撰文:林淑懷
攝影:章宏達、鄭淑文
「上人,我好苦、好苦,我一本初衷,出錢出力,無私的付出,為什麼會這樣?我的劇本不應該是這樣啊!」慈濟志工鄭淑文在證嚴上人及眾人面前哽咽說著。2021年11月22日下午,上人與中區人文推廣團隊溫馨座談,鄭淑文把握機會,將悶在內心的苦全部宣洩出來,希望得到祝福。
曾經從事幼教工作的鄭淑文,因為參加靜思語教師營第一次回到慈濟靜思精舍,回程,德慈師父問大家:「有感動嗎?有感動就要趕緊行動,不然回去,時間久了,感動就不見了。」當德慈師父對大家說話時,與鄭淑文兩人眼神互相交會,彷彿慈師父是針對她說:「有感動,就要行動。」鄭淑文當下發願:「總有一天我一定要進來(慈濟)。」
回家後,鄭淑文將心中的願跟先生分享,也得到先生的認同。心想兩個孩子已上大學,決定投入慈濟當全職志工,於是無償將學校託付給副教授繼續經營,毅然與先生報名培訓。2009年培訓學員準備回花蓮尋根,因颱風而取消,鄭淑文期望再回到精舍的夢無法圓滿。為了想再回到精舍充實精神糧食,2010年主動帶慈青參加暑期營隊,跟著孩子們走師公路,到了靜思精舍大殿前,她雙眼含著淚水,默默地跟上人、德慈師父說:「我履行承諾,受證回來了。」
受證委員後,鄭淑文用心經營志業,承擔人文推廣幹事。離開幼教界的她,似乎比上班忙,但也忙得非常充實,這段期間對她來說,心境、風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慈濟臺中民權會所書軒開業,臺中市政府中區區公所區林忠訓(右)蒞臨現場,中區人文推廣幹事鄭淑文(左),特別為區長介紹慈濟靜思書籍。(圖片來源:鄭淑文提供)
2011年體檢,鄭淑文被檢查出乳癌,聽到「乳癌」簡直晴天霹靂,非常驚恐,好像世界末日似的!幸有先生陪伴、疼惜,治療順利,安然過關。
兩夫妻同進同出於慈濟各項活動,2018年5月24日無常再度敲門,先生因發燒到醫院就診,哪知只是發燒就得住院,而且住了十多天,病情沒有好轉就這樣走了,留下太太及兩個孩子,讓鄭淑文的心完全空了,整個人宛如行屍走肉,不知所措,人生不知該何去何從。
同年7月9日,上人行腳臺中,鄭淑文帶著兩個孩子來拜見上人,同樣是今天的場地和空間,她告訴上人:「先生走了......」上人除了安慰她,還問:「妳還要不要繼續做慈濟?」鄭淑文不假思索地回應:「願意,我當然要繼續做。」
家裡少了疼愛她的先生,對鄭淑文打擊很大,人生走到這個階段,太多無奈與無法理解,鄭淑文怨恨自己的人生劇本似乎被改寫,不應該這樣。這時世界再美,人情溫度再高,都湧不進她內心,所看到的「見山不是山,見水更不是水」事與願違,讓她痛苦到極點。
承擔人文推廣志工時,飽讀上人著作書籍,心中多的是上人的法,雖然理智告訴她,做就對了,讓自己忙一點才不會胡思亂想,孩子也安心。可是心情總是低迷不振,尤其每次獨自外出或參加慈濟活動結束後回家,打開家門那一刻,昔日先生等著她回來的溫馨情景沒了,她驚惶、無助......說到這裡,鄭淑文崩潰了,她雙腳跪地,面對著上人及眾人喊著:「上人,我心裡好苦、好苦!」很多人忍不住跟著她頻頻拭淚。
上人曾經不只一次開示過,生命自然法則,無常隨時在人人身邊,既然修學佛法,就要認清因緣果報觀。「過去因今世果、今世因來世果」,並不是做慈濟就沒事。唯有「法入心、法入行、多用心」才能開闊胸襟,看淡無常。
而人文推廣團隊,也不斷給予鄭淑文陪伴關懷、加油打氣,讓她每個星期五晚上帶領的衲履足跡讀書會改為雲端線上共修,不因疫情喊停。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鄭淑文驚覺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為了自救,她上了很多身心靈課程,尋求生命的解答,渴望讓心得到依止處,可惜效果不彰。直到疫情從一級升到三級,慈濟所有課程和活動暫停,有如結夏安居的鄭淑文,在家努力閱讀《無量義經》、《妙法蓮華經》,心才慢慢沉澱下來,並告訴自己要精進不停歇。
中區人文推廣團隊,每星期五讀書會,固定導讀衲履足跡,由鄭淑文(左)擔任主持,這一天由蔡文方醫師(右)分享她的收穫。(圖片來源:鄭淑文提供)
在《法華七喻品》裡鄭淑文發現《衣珠喻》中,原來閃閃發亮的寶珠一直帶在身上,「佛在靈山不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的意涵;《化城喻品》裡也體會到,原來逆境就像化城般,關關難過關關過;原以為自己與慈濟無緣,得不到上人疼惜,所以內心經常拉扯,在《窮子喻品》中也自覺,原來愛她的上人、慈濟家人一直都在,只是自己越離越遠,心得不到依歸;在《醫子喻品》感受更深,原來上人已經備好各種藥方,只因自己不會善用。
經過無常的洗禮,鄭淑文慶幸有慈濟、有上人、有人文推廣團隊,心有了皈依止處,昔日的那一分踏實感又回來了。重心檢視自己後,鄭淑文覺得四周一切都美好「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再次發願:「生生世世做慈濟事,跟緊上人。」聽完分享,上人心疼弟子,深深嘆了一口氣說:「為妳祝福,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多造福。」有了上人的祝福,鄭淑文發願要為自己提升生命的價值。
中區人文推廣幹事鄭淑文(右一),於廈門佛事展,為法師介紹慈濟所擺放的宇宙大覺者。(圖片來源:鄭淑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