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張麗雲
攝影:林雪花、林坤賢、游錫璋
「這一次若非為了疫苗,苦了上人,我是不隨便向人開口的!」這句話從林坤賢律師口中說出,看似對又不太像一般人認識的林律師。
在西洋影片裡,凡是言詞犀利、咄咄逼人、節奏快、法學常識倒背如流、辯才無礙者,「律師」就是他的名。可是,這位慈眉善目,說沒兩句話就哈哈大笑的林律師,他說以前人家都叫他「林大牌」,很難讓人把他與這個名詞產生連結。
11月20日清晨,早齋完畢,約二十幾位來自社會各領域的菁英,如大學、高國中小學校長、銀行界、建築界和餐飲業等等的佼佼者,在紀邦杰醫師和林坤賢律師陪伴下,進入會客室面見上人。
2021年11月20日,紀邦杰醫師和林坤賢律師,帶領臺中地區各界的菁英來面見上人。(圖片提供:林坤賢)
紀醫師平時說話慢條斯理,說起募心募愛,他的善詞巧語可立了大功。關懷街友時、每個月假日的義診、來診所看病的病患等等,都是他募心募愛的對象。他將這些病患當作家人,大門隨時為街友而開,天氣冷了,為他們送暖衣,晚上餓了來到診所,有泡麵或麵包可充飢。疫情期間,他的診所照常開,街友病了、傷了,找紀外科就對了。
今年疫情期間,紀邦杰醫師的診間照常為街友服務。(圖片來源:林雪花提供)
紀邦杰醫師到人安基金會為街友義診,也拿出竹筒讓他們有機會植福。(圖片來源:林雪花提供)
2019年年底,中區慈濟人向上人發願,「見人說慈濟,把愛找回來」。紀醫師馬上付諸行動,從診間開始,讓有緣人有機會付出一分愛;往診時的獨居長者,引導他們投竹筒。這分愛如水波,漸漸漫過他所遇到的每一個人。今年五月中,臺灣疫情大爆發,社會人心惶惶,疫苗短缺的問題被搬上檯面,造成不小的動盪不安。上人在不知需花費多少、不知錢在哪裡的情況下,毅然對外宣布捐五百萬劑疫苗,與其他兩大企業集團,共同為臺灣盡一分力量,穩定人心,也帶動社會愛的循環。
身為中區榮董召集人的紀邦杰醫師,與上人的慈心,心心相映。七月底疫情稍緩,紀醫師所帶領的團隊就募集了三十位榮董,8月8 日回到精舍見上人,將父親節的意義昇華。
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有心、有愛就能做好事。慈濟人為了五百萬劑的疫苗,也在社區義賣拿手點心、手工藝品、醬油、水餃、包子、饅頭、粽子......應有盡有,只要想得到、有人買就賣,點滴匯聚大愛,為臺灣人的健康把關。
當疫情趨於穩定、防疫政策逐次鬆綁後,九月底傳來上人將行腳全台主持歲末祝福,為新委員、慈誠授證的好消息,紀醫師、林坤賢榮董團隊再次加速引擎,希望在上人抵達中區時,能讓上人放心。
(圖片提供:林坤賢)
在法界頗具知名度的林坤賢律師,也認識不少社會各界的老闆,總覺得若輕易對人開口募款,深怕人家誤會,所以有所顧慮,「我是律師,不應輕易開口,若人家有所期待,反求於我,會讓我更有壓力。」
這次為了疫苗,若對象不很熟悉、捨心不足;對慈濟還有疑念、不能真心真意想護持慈濟,林律師也不想開口。林律師曾是社區的主委,動了向左鄰右舍好鄰居勸募的念頭,但林律師不想改變對方的信仰,只是輕輕地告訴他們:「上人說護持疫苗等於種健康因!」
其實,種健康因是一個誘因,更重要的,他要藉此因緣帶他們來參加歲末祝福,認識慈濟。有四對夫妻參加歲末祝福後,對慈濟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對林律師說:「你們慈濟確實不簡單。」
不過,募心募愛時,難免也會遇到軟釘子,須自我療癒,他就搬出上人所教,「其實,勸募有時候是鋪一條功德路給對方走,他也要感恩你,所以不必有罣礙。」人家若說慈濟很有錢,他就跟對方說:「上人說他是不自量力,不知道錢在哪裡,但他知道愛心在哪裡。」
加入慈濟,耳濡目染之下,受上人的影響很深,林律師改掉不好的習氣,學習謙卑、忍辱、平等心,看待事情的角度有了極大的轉變。他將上人的法融於律師職務中,若有機會上臺,便說慈濟事、宣揚上人的理念,所以工作之餘,也成為犯保協會臺中分會的志工。
林律師會把他學習到的上人的理念,帶進犯保協會,走進被害家庭,親身把溫暖的心傳遞出去,也與人醫會、臺中慈院結合志工長期家訪、關懷。
林坤賢說,他很感恩進入慈濟,才看見自己的成長和改變。「我若沒有進入慈濟,可能現在還被認為『很大尊』,讓人不敢親近。」實際上,林坤賢一點都沒有律師架子,反而像鄰家兄長,和藹可親。他還謙虛地說:「我很佩服慈濟人,不論社會地位高或低,都默默在自己的位置,盡一分力量,慈濟人真的很不簡單。」他更讚歎紀醫師:「他心中只有上人,令我非常敬佩。」讚歎別人就是莊嚴自己,在林律師的身上,點點滴滴是慈濟細胞,是上人的法在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