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淑懷
攝影:陳麗雪、黃美珠
2021年11月22日下午,中區人文推廣團隊與上人溫馨座談,鄭春玉向上人報告,今年5月臺灣疫情爆發,慈濟所有社區活動一律暫停,但人文推廣團隊並沒有因此懈怠,依上人教導,利用時間「停、聽、看」,閱讀、聞法,細看、觀察世間苦難的眾生相,填補自己的不足,為未來利益人群作準備。團隊靠LINE的群組,緊緊跟社區牽繫,持續推廣靜思人文出版品。
人文團隊在各社區推動德慈師父《一簑風雨任平生》專書、臺中簡守信院長的《大愛醫生館--簡守信院長的人文醫療探索》及《來醫生館聽故事》二本新書。還將募集的三百八十套的《高僧傳》送到全臺的圖書館,廣傳佛法讓更多人看到,這一切能順利推動,都得感恩組隊的合力支持。
疫情期間,人人宅在家中,彼此不相見面,還能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讓大雅區人文推廣幹事黃美珠很感動。
黃美珠(法號明惠)分享,她2018年參加見習,遇到媽媽生病了,在短短一個月即離開人間,讓她不能接受,覺得生命很無常。鄭春玉帶領的團隊給她鼓勵,黃美珠反觀自己,不能再停滯了,應該把握當下,利用媽媽給她的健康身體,做更多應該做的事情。
正當調整好心緒繼續投入志業,卻換婆婆生病,經常要陪同老人家進出醫院,黃美珠不由自主地起了無明煩惱......在法親的關懷和陪伴下,她再次調整心情,勇敢跟著大家往前走。
2019年9月14日世界造血幹細胞捐贈者日,黃美珠在大雅公園對在公園運動的年輕人宣導,說明造血幹細胞捐贈救人一命,無損己身。(攝影:陳麗雪)
但是,培訓幹事轉知黃美珠:「培訓必須再延一年!」內心諸多不解,為何自己那麼認真投入,卻不能順利讓上人授證?黃美珠自我檢討,「經常勤務中遲到早退,要不,已經答應,臨時有事,又不能履行,總之是自己不夠積極,沒有將時間規劃好。」明瞭自己確實要再更精進,黃美珠欣然接受多一年培訓,對慈濟的精神法脈了解更多。
黃美珠不斷地參加讀書會,聽資深志工分享,「平常如何運用佛法、上人的開示,落實在生活中,遇到逆境時如何轉變心境,坦然地走出困境。」慢慢地提起精神,不再心情低落。
黃美珠經過兩年的培訓,終於在2020年受證慈濟委員,法號明惠。(上圖,攝影:陳麗雪)受證後,馬上被組隊推薦承擔人文推廣幹事,不負眾望,每星期帶動讀書會。(黃美珠提供)
2020年黃美珠如願受證委員,馬上被推薦承擔人文推廣幹事,她很擔心,自己還是一位新人,完全不了解人文推廣的領域及運作,該如何完成使命?
這一年上人鼓勵資深委員將五十歲存入「壽量寶藏」,不要罣礙年紀大,應該多出來,至少讓大家看看,說說親身走過的慈濟路,一方面給予後輩力量。剛滿五十歲的黃美珠,存了五十歲,就如同剛出生的嬰兒,她用這樣的心態,跟著資深志工用心學習。
當疫情從三級降為二級,組長謝佩佩不厭其煩地陪伴黃美珠,並帶她到大雅區大華國中拜訪徐校長,還推廣健康素食餐。徐校長非常稱讚,讓黃美珠愈來愈有信心,還帶動組隊在社區募心募愛,更募集三百四十份的「感恩醫護禮」。禮袋內有靜思榖粉,照顧醫護人員的身體,上人著作《晨語竭無明》充實心靈,除了致贈慈濟臺中醫院醫護同仁外,還送給大雅區九間診所。組隊員大家紛紛響應,以行動表達支持,藉此微薄心意,表達對醫護人員的感恩之情。
黃美珠說,好在有張貴珠陪同指導,每當接到勤務,總是第一個回頭請教她。張貴珠(66歲)把黃美珠當作女兒來疼惜,讓她一步一步學習。黃美珠笑說,自己像一位問題學生,經常向老師請益,收穫很多。
黃美珠感恩上人創造慈濟,讓她有事做、有依靠,不再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心如浮萍沒寄託。受證之後,有慈濟家人給她溫情、給她方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上人鼓勵她:「要更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