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1月21日
地點:台中靜思堂
撰文:余春芳
徐玉春(左一)2021年參加委員培訓,她說:我來得太晚了。(攝影:邱百豊)
「我浪費了好多年在外面遊蕩!」2021年11月21日受證的徐玉春,對自己這麼晚才加入慈濟,深感遺憾。
約四十三年前,在商場有店家在邀約捐錢做好事,當時當店員的徐玉春就成了慈濟的會員。2011年她搬到臺中市北屯區居住,晚飯後都會到附近的東新公園散步。
有一天,她看到很多人聚集在公園做環保,就趨前去問:「我可以參加嗎?」志工歡迎她:「當然可以呀!」從此徐玉春每個星期三晚上,都來公園的社區夜間環保點做回收。
三十幾年來,徐玉春除了做環保,都不知道慈濟在做什麼。她雖然拿到收據,但只知道是繳錢做好事。她說:「我浪費了好多年在外面遊蕩,直到做環保才開始認識慈濟。慈濟是我喜歡的團體,慈濟做的好事也是我喜歡做的事。」
徐玉春做環保非常投入,因為家住得比較靠近公園,會把椅子、所有的工具、手套、口罩都拿回去家裡放,「我一直認為做環保,不只是為了救地球,讓地球可以喘息,更是為了下一代,大家比較有好日子可以過。」
東新公園的夜間環保成立以來,志工所坐的椅子,都是玉春師姊所提供的,志工讚歎她很負責,「她會將椅子綁一綁,用小推車推過來。萬一有事,她也會拜託別的志工帶過來,不然的話,我們就沒有椅子可以坐了。」
徐玉春自從知道慈濟志工於夜間在臺中市北屯區東新公園做環保後,每次都會來參與,而且做得很歡喜。(攝影:簡明安)
「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早上運動時,徐玉春會主動與人打招呼,起初有人不回應,但一次、兩次、三次......數次,熟悉了就變成好朋友。以前的她,脾氣不好,生起氣來可以很久不說話,覺得自己被傷害了;社區歲末祝福時,她曾經邀到一部遊覽車的會眾去參加,徐玉春說這是她做慈濟以後的改變。
徐玉春參加品書會從來沒有缺席過,她謙虛地表示,自己知道的不多,只有努力學習。徐玉春目前是社區的清潔人員,常以「能做就是福」來勉勵自己,寧可做得很累,也不要因為有病躺在床上。
因熱心助人,里長特別請徐玉春負責東新公園的環境清潔,徐玉春幾乎是按三餐來清掃,她說:「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這是我的原則。」
幾年前,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時,因為自覺有些習氣尚未改,徐玉春不敢答應報名委員培訓,直到2020年參加社區的品書會,經過大家的鼓勵與陪伴,她才下定決心。「說真的我自己沒有讀什麼書,培訓時要看很多書,還要寫心得報告,真的是一大挑戰,這一年只能用關關難過關關過來形容。」
徐玉春的小兒子,下班後會自己處理晚餐,因為他不要已經吃素的母親再為了自己煮葷食。「家人都非常支持我做慈濟,有一點遺憾的是他們不肯吃素,這也是我要繼續努力的。」徐玉春有些愧疚,但最期盼的是,有一天家人都能在一起享用蔬食。
儘管遲了三十年,在家人都認同也護持的氛圍下,相信未來徐玉春不僅能順利地推素,這條慈濟路,還能走得長長久久,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