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鬥士 演繹真善美樂章--曾啟雄及江永旭(上)

0觀看次
A- A+

撰文/石于芳
攝影/張志生、游國霖、周士龍

臺中靜思堂講經堂舞臺前,兩位身坐輪椅、口咬畫筆的生命鬥士,正與慈濟志工搭配經藏演繹排練著,那可是戲劇表演?戲如人生,人生中有戲,一幕演完換下一幕,在曾啟雄和江永旭身上,不就是這樣演繹著嗎?

「如果自己想要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改變,或許來慈濟就對了。」曾啟雄說。
江永旭也不認輸地說:「人家都能做到,我怎麼能做不到!」

2021年11月21日對同是頸椎受傷,須終生坐輪椅的生命鬥士曾啟雄和江永旭來說,是可喜可賀的大好日子。他們兩人差三歲,都是從四肢癱瘓到曾經尋求解脫、想輕生、自暴自棄,歷經二十年漫長歲月,因緣遇見慈濟志工,才看到希望的曙光。

口足畫家曾啟雄參加2020年在臺中大雅的見習委員暨慈誠課程,親自簽名。(攝影/張志生)

從慈濟開案就開始關懷江永旭的臺中慈濟醫院院長簡守信,到大雅共修處關懷他上課的狀況。(攝影/張志生)

回想過去備受煎熬的日子,如封閉在蝸殼裡的蝸牛,有一天爬出殼,那是一段多麼黑暗的日子。

曾啟雄從小由阿嬤拉拔長大,二十二歲在上班途中,因大貨車超車,意外勾住他的外套帽子,撞到地基牆造成頸椎受傷,全身癱瘓。曾爸爸曾一度無法相信兒子從此必須坐在輪椅上度過一生的事實。

2003年,曾啟雄全家從臺北搬到臺中潭子區頭家里定居,人生地不熟,曾爸爸不只要照顧癱瘓的兒子,同時要孝養逐漸失智的母親,又要賺錢養家,蠟燭兩頭燒,於是找上慈濟幫忙。

潭子區慈濟志工孫玉貴率領訪視團隊到家裡關懷,完全沒接觸過癱瘓個案的她,看到曾啟雄頭頸以下幾乎無法動彈,脫穿衣服、換尿布都要靠父親,她想起許多脊椎受傷癱瘓的案例,經過復健後生活就能自理。「年紀還這麼輕,難道就要在床上過一生嗎?」

孫玉貴很想幫助他自立,激勵他說:「你要努力復健,才能行動自如,不能一直躺在床上讓人家服侍,那等於在等死!」曾爸爸對訪視志工不了解,感到溫暖但心有存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既已癱瘓怎麼可能會走出來?」連曾啟雄都對自己沒有信心,「這一生只能如此了。」

曾爸爸賣掉臺北的房子和雲林老家一塊地,專心照顧兒子。現在是電腦時代,他認為學電腦比較有前途,曾啟雄學電腦繪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曾爸爸對訪視團隊說:「只要啟雄將來能夠找到電腦畫圖的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就過得去」因而婉拒慈濟的金錢濟助。

父親不急,卻急壞了來訪視的孫玉貴,她覺得井水汲久了也會有乾涸的一天。曾啟雄費盡心力考取了四張電腦證照,接下來,孫玉貴又想,該如何幫他找份穩定的工作,兩個善良的兒子都挪出自己的電腦繪圖工作給曾啟雄,怎奈他連生活起居、換尿布等細微工作都不會自理,出門拿工作、與廠商討論的交通工具還得父親代勞,這樣畢竟不行。

學了三年電腦畫圖,卻無法派上用場。孫玉貴的心情盪到谷底整整兩個禮拜。再次家訪見到曾啟雄用口畫圖,心中驚異怎麼會想到要畫圖?原來曾啟雄在受傷後曾到桃園脊椎損傷的中途之家時,就有建議他學畫,無奈曾爸爸對他們說:「未來是電腦的時代,必須要學會電腦,故拒絕學畫。」但證照無用武之地,只好轉而學畫。

孫玉貴想到口足畫家謝坤山,「唯有他可以激勵曾啟雄!」謝坤山老師登門三次,分享他的生命故事來鼓勵、指導他。臺中市藝點亮畫家阮麗英老師,從最基本教起,曾啟雄幾乎含著淚水和血吞作畫,嘴巴因長時間含著改造的筆而刺破皮,為了畫畫練習久坐,也因褥瘡發燒住院。

每當出門,換個尿布就要半個小時,穿脫衣褲等等一般人認為稀鬆平常的生活自理動作,對一個全身癱瘓者是多麼艱難的大工程,所以曾啟雄雖然很努力習畫,但動力不足,一度想放棄學畫。孫玉貴不離不棄,苦口婆心地時常陪伴在側,不斷激勵他,從現實面到未來的願景,一一分析將來他所要面臨的現實生活。

有一天,她與訪視團隊又來訪,一直敲門卻無人來開,失智的阿嬤支支吾吾,就是沒有為他們開門,不得已找來鎖匠開門進去,才發現曾爸爸因十二指腸潰瘍吐血自行就醫。曾啟雄與失智的阿嬤就關在屋裡,孫玉貴心急如焚,再也按捺不住地說出重話:「如果今天我沒有來,你這樣躺在床上不是在等死嗎?」曾爸爸還有顏面神經麻痺的狀況,曾啟雄這才突然覺醒自己應該挑起重擔,終有一天父親會老、會病,不能再讓父親太辛苦了。

從此他轉換心境,畫作突飛猛進。2011年為了要讓自己行動自如,他開始改裝車子並學習開車,不斷努力突破瓶頸,日以繼夜的畫,八年後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曾啟雄進了國際口足畫家協會,有一份固定又不錯的收入,來補貼畫作材料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