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心中有誠,杏林有愛-趙有誠院長(上)

0觀看次
A- A+

◎趙有誠院長(台北慈院肝膽腸胃科)   撰文/明含;圖像/趙有誠院長、tcnews圖像資料庫

2021年5月6日,台北慈濟醫院響應慈濟基金會啟動全球雲端祈福會,邀請大眾募心募愛,祝福全球平安。

「父母為我取名『有誠』, 要我一輩子誠實,讓我一生受用無窮,我從不說謊,所以做事很單純。」
「家裡沒錢,不是壞事,因為你不會依賴,你會更努力!」

台北慈院趙有誠院長,人如其名,待人誠懇而樸實,非常平易近人。有人說他年少得志,既是醫師,又是教授、院長及將軍,只有深談之後,才知趙院長順遂的人生,實非浪得虛名。

沒有壞人的童話世界

趙有誠的父親是安徽人,五歲時便成孤兒,由年長的兄嫂帶大,後來因國家動亂,投考憲兵,才有機會渡台。

趙有誠的母親是軍職世家,和父親相差十四歲,母親早產生下了趙有誠,因養兒育女沒經驗,趙有誠得尿布疹時不會處理,竟然生炭火烤屁股!
「就像烤乳豬一樣,哈哈哈!」

趙有誠幼時曾吃外婆的奶長大,所以祖孫之間很親密。有一次坐火車時,隔壁乘客買了便當吃,父母因節儉未買,趙有誠也許是好奇,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別人吃,有位老先生心生不忍,拿出了菱角給他。外婆後來聽說這件事,非常心疼。
「以後只要坐火車,外婆一定會買便當給我吃。」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趙有誠一心嚮往當火車司機,因為可以坐在最前面,既威風,又可以看風景,更能吃著鐵路便當,真的好幸福!

外婆為了貼補家用,不得不放下家庭,在孤兒院做總管,所以趙有誠年幼時,就常與院童相處,覺得他們很可憐,培養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趙有誠自小體弱多病,常要打針吃藥,父母希望他長大後當醫生,便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他不懂大人心裡的擔憂,有一次生病,外婆背著他去藥局買藥,成藥要五毛錢,旁邊的雞蛋糕也是五毛錢,外婆問他要吃藥還是雞蛋糕?畢竟禁不起零食的誘惑。
「我要雞蛋糕!」

儘管家境拮据,但小學時,學校門口有個流浪漢,躺在路邊好幾天,因為病得太虛弱,已走不動了。趙有誠回家後告訴媽媽,母親拿出了五元要他交給流浪漢。趙有誠雖然無法理解媽媽為何對陌生人起慈悲心,但這件事,在他心中播下了善種,別忘了布施一口糧給更需要的人。

因為媽媽幼時常被繼父毒打,期許自己以後絕對不用打罵教育;父親沉默寡言,不曾教過孩子社交的禮數,只送給趙有誠他終生奉行的座右銘「少說話,多做事」。眷村周遭的人,全都對趙有誠讚美有加,這讓他自小在愛的環境中長大,建立了完整的自信和人格。
「我幼時認為全世界就像童話故事一般,沒有壞人。」

趙母三遷覓良師

軍職的父親,工作地點經常調動,小學時搬到淡水河邊的租屋,廁所是茅坑,蛆蟲滿地爬,每次颱風一來,水都淹很高。

小一時的班導師帶班,班上總是雞飛狗跳。有一次全班很吵,老師責怪他為何不把秩序管好?當時趙有誠也搞不清楚秩序差干他何事,但因此從小就對自身的團體有一種責任感。

「後來,老師給了我一張紙,媽媽一看雀躍不已,一直抱著我又親又笑,才知道那張紙叫『獎狀』!」
「又有一次我登上校內的報紙,媽媽高興得買西點給我吃。我才體悟到要認真讀書得獎狀,因為媽媽會很高興。」

三下時,父親調職,分配到一戶眷舍,在這裡認識了很多本省小孩,雖然他不會講台語,大家還是推舉他當班長,他們的父母也都不會講國語,但大家都很照顧趙有誠,經常邀他去吃拜拜。

雖然生活不富裕,但父親常買書送他,培養他愛看書的好習慣,因此他的零用錢都用在牯嶺街的舊書攤買書,放在自己專屬的小櫥櫃裡,儼然擁有一座小小的圖書館,經常悠遊在書海裡,自得其樂。

六上時,母親為了讓趙有誠讀台北市的明星國小,特地遷戶口到中山國小,他認識了很多有錢人的小孩,才發現原來人間還有另一個世界。
「同學的父母親都打高爾夫球,口袋掏出零用錢,數量之多,經常讓我嚇一大跳。」

每逢年節,同學的父母陸續送洋菸、洋酒到教室,堆滿了老師的桌子,趙有誠心裡不清楚,雖然他才一轉學,就在班上考第一名,每次月考都拿獎狀,但學期總成績老師只給第五名,前四名都是有送禮的同學。
「我自認成績從未輸過別人,那時才感受到社會是不公平的。......」

「小時候,我的身材很瘦小,就像衣索匹亞難民。」
媽媽不忍見他每天都要早起上學,決定把戶籍再遷回鄉下。那個學校很小,同學大多是純樸的農家子弟,每逢雨天,許多人都赤腳上學。畢業時的獎品,全都被他一手囊括了。

那個年代,學校還不懂得平均分配獎項,老師幾乎把所有的獎狀都頒給他,因此「家徒四壁」的家裡,貼滿了獎狀。每逢學校資料要填寫家境狀況,趙有誠都會填上「清寒」兩個字。
「當時覺得清寒是很光榮的,因為我都拿清寒獎學金,所以誤以為『清寒』就是最優秀的意思。」

畢業後,母親又讓趙有誠讀私立中學,他照樣考第一名。但私立學校花費很高,應該是母親也負擔不起了,就說反正在這裡念書也是第一名,於是轉回公立的國中。

「轉入的班級牛鬼蛇神很多,上課時只有老師和坐在第一個位置的我最認真上課,其他同學全部亂成一團!」
學校每次頒發獎學金,都是好班的同學,和壞班的他一人上台領獎,其實他很心虛,很想被編到好班去,因為壞班的成績都會調整加分,所以他的程度其實比不上好班,高分的成績全是假象。

幸好國三重新編班才有機會進入好班,現在回想,當時還留在原班的同學,最好的一位也只考上公立高中最後一個志願,如果當年沒有編入好班,前途真不堪設想。

趙有誠和每一位老師的感情都非常好,幾位認真的國中老師,合開了家教班,他也跟著去,沒課也留在老師家念書。雖是鄉下小學校,當年也有十位考上建中或北一女,趙有誠逢年過節都會去老師家敘舊。
「所有的國中、國小老師,現在都會來醫院找我看病。」

建中的狂傲青年

那個年代,台大醫科的名額,大多由優秀的建中生包辦。因為軍人家庭見識不廣,爸媽心目中認定軍醫很好,雖然軍階不高,但在眷村裡的地位很高。
「因為逢年過節,村人都會送雞送鴨答謝,所以父母要我選讀醫學系。」

但趙有誠不從,跟同學選了理工組,當時許多建中同學,為了表示聰明,不是玩社團,就是在籃球場上打球,認為只要高三拼一年就能進好大學,才是真才子,沒把聯考當成大事。

高三時趙有誠想通了,轉回丙組考醫學系,才發現自己已落後一大截,當時很緊張,每晚開夜車,聯考前一天也失眠整夜,狀況很差。

很感恩父親,兩天的聯考都去陪考,孩子的事永遠都擺第一,但他只考上第四志願──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大一註冊的學費單寄過來,正逢家裡買了房子,要繳貸款,但學費及在外住宿的生活費,比父母薪水的總和高好幾倍,母親要他改念國防醫學院,免學費,又有薪水,但要終生服役。
「沒想到爸爸說:太好了!終生服役就是終生不會失業!」
「我也傻傻地以為這樣很好,但一進去就被剃了個大光頭,在那個流行披頭四長髮的年代,放假一出來,總覺得很丟臉,不能像一般大學生一樣走路有風。」

入學後,要先接受入伍訓練,穿著既不雄赳赳,也不氣昂昂的軍服,渾身是泥土與汗水。訓練幹部又很兇,嚇壞了從沒當過兵也沒離開過家的趙有誠,看著同學過著繽紛的大學生活,建中同學也疑惑他那麼優秀,怎會跑去當軍人活受罪?
「母親每去看我一次,回家就哭一次,我也一直有退學的想法。」

不過就在猶豫與徬徨的心情下,進入了第二年。趙有誠與室友也學會了彈吉他,藉著民歌,幫助他度過封閉的軍校生活。

趙有誠起先有點看不起軍校,自認建中優秀太多了,但隨著七年住校的相處與成長,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軍校生活磨光了他的傲氣,也交到許多好朋友。

18歲大學聯考時的准考證。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