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內科中的外科-陳建華主任(上)

0觀看次
A- A+

◎陳建華主任(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 撰文/明含

2017年參加台灣治療性內視鏡研討會。(攝影/范宇宏)

台北市河堤國小附近,拾荒老人王貫英效法武訓興學,捐贈的「王貫英先生紀念圖書館」,就藏身在陳建華家對面的台北市立圖書館。
「這是當年轟動海內外的美談,我至今仍有印象。」

或許是受了王貫英捐書興學影響,經營大貨車運輸的父親,並不鼓勵陳建華接棒。
「他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認真學醫

陳建華從小到大的學業成績都很優異,弘道國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建中。父母關心子女成長,但不要求成績表現,因此他在建中參加書法社、橋藝社,樂在其中。直到成績低落,才知同學都是來自全省的菁英,可說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畢業後,他考上私立台北醫學院。當年沒有健保,阿公務農,阿嬤常生病,父親是老大,生活條件不佳,因此陳建華一心想學醫,才能改善家境。

當年醫學系上組織學、解剖學,一週有三天待在解剖室,一具無語良師由二十多個同學共用,因此只能由比較認真的人執刀,其他同學只能旁觀。但他的成績優異,都名列前三分之一。

陳建華每到一科實習,無論做什麼事,都自覺要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因此在婦產科、外科,都深獲學長肯定與提攜,協助開刀縫合、接生小孩,畢業實習成績獲得第三名的肯定。

後來順利考上國考,開始軍旅生涯,受訓後分發,戀愛中的他怕抽到太遠發生「兵變」,連日忐忑不安。
「結果,一輩子的好運都用到那一刻了!」
當時有四位醫官抽到醫務隊,只有陳建華在台北的醫院實習過,已建立了醫療人脈,所以調到桃園憲兵隊,每天可以上下班,令人羨慕不已!

憲兵的醫官要幫新兵做身體檢查,或幫司令部的士兵、軍官看病。還要身兼法醫,士兵若死於非命,就得去驗屍,這是非常難得的人生經驗。當時有一樁憲兵瘋狂殺人案,憲兵槍殺同袍逃亡,誤傷百姓之後在龜山自裁,三位死者都是他去驗屍。
「後來發現報紙媒體明明沒去採訪過我,卻胡亂刊登,做不實報導,完全沒有職業道德。」

一生都在等待的女人

讀北醫時,他在小學同學會上,重遇幼時的青梅竹馬,對她一見鍾情。女友很賢慧,觀點很特別,約會時的花費,都堅持平均分擔。這在當年男女不平權的時代,算是少見的奇女子,因此陳建華被她吸引了,開始長達九年的愛情長跑,一起成長,還陪伴修課。

她是班上第一名畢業,還獲得天津北洋大學斐陶斐勵學會的肯定,在南港中研院當研究助理。陳建華退伍後,參加高普考,錄取了公職醫師,接受半年公務員訓練,選擇到台北市忠孝醫院內科,每天可以載她一起下班。

但這麼優秀的太太,因為陳建華行醫太忙碌,兩個子女相隔七年才出生,她辭去工作,把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家庭。

因為兒子上幼稚園時的學習反應不佳,夫妻倆煞是憂心,擔心是因高齡生育造成的。太太每周用菜籃車,去圖書館拉回二十本書給子女看,帶孩子參加大腦開發課程,更陪他們上作文、學才藝,她則在一旁看書打發時間。

幸好幫助孩子開發了潛能,女兒讀了心理系,兒子更找到數理的興趣,後來也考上建中,甚至保送台大物理系,參加物理奧林匹克培訓班,有機會代表台灣出國爭光。

「太太的大半生,都在等待當中度過,等老公下班,等孩子下課。」
「她常說自己像單親媽媽,一個人扛起所有的家務。」

這讓陳建華很內疚,也會利用有限的時間彌補,帶妻兒外宿遊玩,即使孩子念國中有升學壓力,但寒暑假還是會出國,訓練孩子自行規劃行程,增廣見聞。

精益求精

台灣的勞保、公保、健保等醫療環境的變革,陳建華選擇離職到和平醫院,因為可以跟台大醫院合作,接受腸胃專科訓練後,再回到和平當主治醫師。

思忖著外科開刀雖可立竿見影,但年紀漸長,視力、手感都會退化,職場生涯與平均壽命都不長,而腸胃科則可做內視鏡。

很感恩和平醫院陳再晉院長的提攜,陳建華順利到台大接受訓練,也鑽研新發展的器械治療,兩年後回到和平醫院執業,當腸胃科主治醫師,專長腸胃科內視鏡,最有成就的是將膽胰鏡技術發揚光大。

傳統膽囊結石併總膽管結石的患者,開完刀後,必須裝T型管的引流袋長達兩周,造成病患生活上的不便,現在可經由膽胰鏡取出總膽管中的結石,再由外科醫師用腹腔鏡摘除膽囊,大大節省住院時間,術後又不用引流袋。又如二、三十年前潰瘍性出血,要切除半個胃,現在可透過內視鏡來治療,不須手術。因此嘉惠許多病人,讓陳建華小有知名度。

侵入性治療中使用的器械,有時品質良莠不齊,曾有醫院同仁幫外派到俄羅斯的駐外代表移除膽管結石,不料導絲斷端卡在總膽管中,擔心會產生發炎反應,陳建華臨危受命,用內視鏡取出斷端,也順利拿出結石。
「駐外代表後來還特地送喀什米爾圍巾給我,這是我終生難忘的肯定。」
「但外科醫師或揶揄或抱怨,自從我去學了新的技術,就搶了外科的工作,外科開大刀的機會就大幅減少了。」

2003年,陳建華精益求精,自假一個月,帶著束脩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找華人張建偉教授進修,學習內視鏡超音波導引下的細針穿刺技術,可以更精確地診斷體內深層的器官,也避免傷害其他器官。

美國跟台灣時差十五個小時,陳建華跟太太作息晝夜顛倒,很難適應,很想睡覺,回旅館又睡不著,即使用了褪黑激素也不見效。一個月都在渾渾噩噩當中度過,但仍強打精神。
「我找來豬做動物模擬穿刺,張教授手把手地指導我如何拿深層組織,回台推廣。」
「可惜回台後,醫院不是很重視,我被澆了一頭冷水,研發也就被擱置了。」
「但這個深層穿刺術,對我日後行醫啟發甚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