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佛光普照-常佑康醫師(上)

0觀看次
A- A+

◎常佑康醫師(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 撰文/明含;攝影/陳坤富、梁榮為

常佑康醫師:「在院慶即將來臨的時候能和這麼多師兄、師姊一起鋪設連鎖磚,覺得很榮幸。我們人多力量大,一定能很快完成這項工程。」(攝影/陳坤富20180501)

「爸比,你還要多久回來?」
「爸比十分鐘就回去,好不好?」
「不行,九分鐘。」
「好,妳聽,我在關門了。......好,妳聽,我在走路了。」

人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只見這個好爸爸的身影,走路越來越快,越來越急。他,正是台北慈院放射腫瘤科的常佑康醫師。因為童年父親工作在外,因為看遍人生無常,他更珍愛身邊的這對兒女,一心想為孩子留下快樂的童年。

好山好水宜蘭情

常佑康的母親是國小美術老師,因緣際會嫁給在遠洋商船擔任輪機長的父親,由於父親多數時間都不在家,母親必須一個人養大三個小孩,幸好阿姨、舅舅都很照顧媽媽,手足情深,家族同心,經常辦家庭聚會。常佑康感嘆童年快樂的回憶已不復存在,如今雖有能力帶孩子遊山玩水,卻不知哪裡可以摸蛤仔了。

常佑康就讀母親任教的學校,遺傳到母親繪畫的天份,還參加過合唱團。國小時,一度被誤診為弱視,母親因此擔心落淚,特地從宜蘭帶到台北榮總複診多次,直到確定不是,這才放心。

小時候的常佑康,是個標準的書呆子,學業成績雖好,體育成績卻總是倒數第一名,勉強過關及格。
「國中時,母親甚至還好意提醒我,要不要送禮給體育老師?」
「向來只聽說有人送禮給主科老師,何曾聽過要送禮給體育老師?」
升學掛帥的當年,這成了一個大笑話,但由此可見母親望子成龍的心,總怕孩子輸給別人。

讀高中期間,常佑康每天先從家裡騎腳踏車到公車站,搭公車到宜蘭市,再騎一段腳踏車到宜蘭高中。宜蘭多雨,到校之後經常鞋襪、褲子都溼了。
「高中時讀書,認真到連鄰居都很好奇,常家的燈火怎會夜夜不熄?」

太過單純的醫學生

常佑康是家中老么,上有一姊一兄,但其實還有一個哥哥,未滿一歲就因病夭折了,父母親雖未明講,但心裡仍有痛,故希望常佑康長大之後當醫師,取名「常佑康」便是父母的一份祝福,更是一份期許。常佑康也沒辜負父母的期許,後來考上了陽明醫學院。

他長年在母親的羽翼下被保護,直到讀了大學之後,才知道自己原來可以獨立思考,也具有獨立人格,這才驚覺過去的自己,只像是一片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而已。

常佑康從小心律不整,直到讀醫學院時,才到大醫院做心導管診治。手術前,醫護人員並未說明開刀的細節,而是被帶到衛教室,看心導管手術的錄影帶。在他不安追問下,護士居然回答:「我們在做研究,比較由醫師詳細說明與看錄影帶這兩種方式,病人的焦慮程度是否有差?」

讓他深刻體會到了病人的無奈,等候開刀的心情,真的有如待宰的羔羊。手術時,他的心跳高達每分鐘二百多下,因心跳太快,導致心臟無效收縮,血液無法流通,血液循環變成類似休克狀態而缺氧,不斷呼吸卻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
「回想小時候抓魚之後,曾經無知地把魚丟在路邊,讓魚活生生地乾涸而死,現在回想起來,正如同當年接受心導管手術的痛苦,這大概就是現世報吧。」

當年醫學院的大體老師,大多是無名無姓或無依無靠的老榮民,那時還無「大體老師」的尊稱,只當無名屍是一個學習工具。
「上解剖課時,大家只怕被當,反而不怕將屍體開腸破肚、千刀萬剮。」

醫學院的課程很無趣,教授上課只放投影片或是幻燈片,有時候還同時放兩台幻燈機的幻燈片,燈光昏暗,課程無趣。
「連放投影片的同學也經常睡著了。」

直到常佑康選修安寧照顧的課程,深深被吸引,自行跑去某大醫院找授課的講師見習,因此他更知道如何尊重病人了。
「我學到要坐下來查房,不要站著查房,讓病患知道可以暢所欲言。」

實習時在榮總,曾有一個月照顧胸腔科的肺癌病人,他用安寧照護選修課所學來照顧病人,深獲病患好評,連主治醫師也覺得這個實習醫師和一般學生不大一樣,讓他更有興趣與信心。

畢業後,常佑康受到安寧照護吸引,到馬偕醫院放射腫瘤科服務,學習到許多全人醫療及照顧癌症病人的基本觀念,為將來的臨床服務打下很受用的基礎。

兩年後,他來到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當住院醫師,長庚講求效率,病人很多,主治醫師分科很細,專門看特定領域的腫瘤病人,因此可以學習到罕見案例,是學習的好環境。

考到專科醫師的執照後,他接受外派到家鄉的醫院服務。直到考上博士班之後,有感於將來往返宜蘭、台北兩地做實驗很不方便,正巧台北慈院即將啟業,於是在慈院啟業前一個月來報到。

夫妻同修菩薩道

太太是長庚大學學生會幹部,常佑康是陽明醫學院系學會幹部,兩人參加救國團大專社團幹部訓練營,因編在同一小隊而認識。營隊結束後,常佑康雖然透過校園傳情活動,送過花給她,但太太的追求者眾,並未得到青睞,雖然營隊結束之後見面幾次,仍未激起愛的火花。

後來她到高雄去讀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常佑康不畏路途遙遠,坐飛機去高雄看她,這份誠意感動了她,終於攜手步上紅毯,婚後兩人生育一子一女。
「我是好好先生,總是扮白臉,後來經協調後,才適時扮黑臉。」

初到慈院服務時,太太也正好在慈院帶護理學生實習,接觸到慈濟人文,因此特地利用寒假,參加大專教師靜思營。
「在營隊期間,她被課程深深感動,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時,哽咽地說她以後一定要走慈濟菩薩路。」

後來因身體不適暫停工作,因此發願如果恢復健康,就要把握因緣參加慈濟委員培訓。慶幸因緣具足,如願培訓。她在培訓上課期間,對佛法很入心,分享時經常感動落淚,讓大家印象深刻。太太在帶護理學生實習時,也常用靜思語和學生分享,鼓勵學生。現在她負責收功德款,常佑康負責帶去慈院社服室繳款和拿功德簿,生活中彼此用靜思語互相提醒,夫妻同行菩薩道。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