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仁心仁術大醫王(下)-張耀仁副院長

0觀看次
A- A+

撰文/ 明含

⌾張耀仁副院長(臺北慈濟醫院乳房中心)

與恩師小澤和惠教授(右)合影。(圖片來源:張耀仁醫師提供)

日本留學經驗

早期台大外科沿襲日本帝國大學附屬醫院外科的作風及精神,張醫師的許多老師都曾到日本留學,畢竟日本屬於先進國家,醫學水準已達世界水平;風土民情與台灣類似,疾病型態也和台灣相仿,因此他爭取到武田獎學金,也去日本留學,前後四年之久。

小澤和惠老師非常有名,他是日本京都大學外科教授,也是肝臟移植的專家。因緣際會,張醫師去日本的時候,小澤老師剛好轉調去另一所國立大學附屬醫院當院長,張醫師就跟著他去做肝臟移植的研究。

日本比較保守,對腦死的診斷觀念較晚,無法接受腦子死了,心臟還在跳動就判定死亡,且仍存有明顯全屍的概念,所以移植都以活體肝臟移植為主。日本活體肝臟移植發展很早,而且國際知名,這當中小澤教授的啟蒙以及推動居功厥偉。

張醫師到日本進修取得醫學博士,見識到日本人的嚴謹勤奮,做事有條有理,而且團隊觀念強烈,並不強調個人英雄主義,這也是他們能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的主因。
「做實驗時缺了一支試管,明明隔壁實驗室就有,我想過去拿一支,教授卻嚴格禁止,因為是不同科,連借用都不行。」

做實驗時,若利用共同實驗室需登記時間,倘若實驗一時之間結束不了,張醫師的指導教授即使貴為院長,也會出去向下一時段的人一再鞠躬抱歉,並催促學生們趕快結束。

「每次做實驗時,院長也會分配給自己工作,做完實驗,院長都親自動手擦拭桌子、洗燒杯、丟棄廢棄物,事事以身做則,將實驗室清理得乾乾淨淨,以便交還給下一梯次的實驗者,精神令人感佩。」

日本人凡事都相當謹慎,考慮周到,就像當時大學旁路面挖洞施工,因為怕天黑時有人不慎掉進洞裡,傍晚工人下工時就會把洞口回填起來,隔天再重新挖開施工,一點也不會嫌麻煩。

全世界「犯罪率」最高的族群

很多人認為醫生把病患治好是理所當然的,但都忽略了再高明的醫療都不能百分之百成功。醫師和病人之間的認知不一樣,如果不如預期,就會衍生出醫療糾紛。
「也因此,台灣醫師成了全世界『犯罪率』最高的族群。」

舉例來說,病人胃不舒服,有的醫師會檢查全身,擔心病因是其他部位所引發,但這樣的檢查是否必要?會不會浪費醫療資源?然而為了避免被告,防禦性的醫療已經逐漸增加。

多年以前,有一位四十來歲的男性前來求診,說乳頭附近長了一個腫瘤。切除後,檢驗報告載明腫瘤已有相當程度的變性,疑似有惡性腫瘤的傾向,張醫師覺得有義務跟病人講清楚,提醒病人定期追蹤。
「雖然男性罹患乳癌的比率不高,統計上不到女性的百分之一。」

兩年後,病人在切除腫瘤的地方又長出一個小瘤,張醫師高度懷疑那不是好東西,建議把整個乳頭及乳暈切除。因為病人受過高等教育,也很緊張,同意切除。切除後,化驗的結果發現細胞雖有不正常增生,但還未到惡性腫瘤程度。
「我正在慶幸不是癌症時,誰知他反告我草率動刀,害他無法向保險公司申請癌症理賠。」

張醫師心理受到的打擊非常大,感嘆自己好心沒好報,原本擔心他那麼年輕,前途那麼光明,只想趕快幫他割除癌細胞。從此以後,張醫師每天看病更是戰戰兢兢,深怕不小心又踩到地雷。

參與國際賑災義診

張耀仁參與過幾次的國際賑災、義診,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去過蒙古、貴州、印尼和越南等地,雖然每次搭飛機都要自掏腰包,還得利用自己的休假去,他卻說海外義診的機會很難得,很多醫師都爭著想去呢。

在蒙古,綿羊是最主要的經濟及食衣住行的來源,但連年乾旱,草枯,羊也跟著餓死,造成內蒙古空前的經濟危機,不僅少了羊肉、羊奶,也不能燒羊糞、穿羊毛、搭羊皮帳篷,因此人民生活非常困苦,連續三年請求慈濟前去賑災。

蒙古其實離北京很近,坐飛機一個小時就到了。蒙古省會原本是一大片草原,但慈濟人去時已全變成了沙漠,張醫師在內外蒙古的交界處義診,當地曾經發生軍事衝突,一般人民根本到不了那裡。資源少,醫療資源更少。偏遠的地區,平日只有蒙古大夫能救命,大多沒受過完整的醫療訓練,只是急救班出身,而非正牌醫師。

「放眼所見,全是一片荒漠,開車開了好幾個小時,都沒看到人煙!」
「上廁所都直接野放,有些地方沒水,好幾個月都不能洗澡。」
「窮人的要求都很少,他們無法想像可以免費拿大米、油、鹽,還能免費看醫生、拿藥!」

蒙古義診,張耀仁醫師與大林曹汶龍醫師(左)合影。為當地婦女看診(右圖)。(圖片來源:張耀仁醫師)

 印尼則因為紅溪河氾濫,淹沒了貧民窟而和慈濟結緣,張醫師有幸也參加了印尼雅加達的萬人大義診,成了一段難以忘懷的回憶。

印尼的貧富懸殊,例如雅加達的高樓大廈比台北還光鮮,有些飯店、市景比台北還先進,但紅溪河畔則是貧民窟,多是鄉下人到都市討生活,聚居在都市的邊緣,政府也無力管理,放任貧民窩居在河畔,一淹水,景況就很淒慘。

「窮人好多,根本付不出開刀的錢,即使動一個簡單的疝氣手術,也要一整年不吃不喝,就乾脆放著不理。」

所以慈濟義診團去時,很多疝氣、兔唇、甲狀腺病患一聽到不用花錢就能開刀,全都跑來看義診。因為病患實在太多了,張醫師一到,就忙著不斷開刀。大部分都只是疝氣、兔唇、甲狀腺的小刀,卻大大改變了他們的一生,其中兔唇手術,讓張醫師覺得很有意義,因為外觀的縫補手術,就能讓孩子恢復自信。殊不知這些疾病,在台灣一出生就可安排開刀診治,健保還會給付。
「小朋友開完刀後,往往歡天喜地,父母還會感激到跪下來拜謝醫師,認為慈濟人是上天派下來的佛菩薩、天使。」

印尼義診,與新加坡馮寶興醫師(左)合影。幫就診民眾開刀(右圖)。(圖片來源:張耀仁醫師)

至於越南,因為是共產社會,來看診的民眾,要先經過村領導的同意、領有義診券才能來看病。

「當地民風純樸,完全沒有非分之想。開藥給民眾,若好意多開幾天藥給他,他還不要!」

其實越南原本是個很富庶的地方,是世界米倉之一,人民也很善良,可惜因為越戰時大量的化學落葉劑、除草劑,造成的禍害至今都還存在。
「很多婦女受除草劑遺毒影響,生下了畸形的小孩,這讓我見識到人類的可怕,為了戰爭不擇手段,遺禍子子孫孫。」

張醫師加入慈濟醫療體系,長達三十幾年,參與過慈濟醫療志業史上許多重大的醫療突破。像花蓮慈院第一起肝臟移植成功的例子,他是醫療團隊主要召集人;2012年,他再度參與台北慈院第一例的肝臟移植,實際領導移植團隊,讓啟業第八年的台北慈院,交出亮麗的成績單。

「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是張耀仁行醫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他此生不變的職志......。

於2003年帶領醫療團隊完成菲律賓連體嬰慈恩、慈愛的分割手術。(圖片來源:張耀仁醫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