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傳】無欲則剛(上)-曾效祖醫師

0觀看次
A- A+

撰文/ 明含;圖片提供/曾效祖醫師

⌾曾效祖醫師(臺北慈濟醫院骨科脊椎外科)

 

跟效祖同桌吃飯的每一位醫師都是教授、部長或是主任,只有他,既沒顯赫的學歷,也沒冠冕堂皇的頭銜,端賴開刀的專業。

「後來我跟隔壁桌年輕醫師寒暄時,戲稱自己不是『晉升上流』,只是『寄生上流』而已。」但效祖心中自有一把尺,相信自己「有價值,沒價格」,雖沒有顯赫的頭銜,卻一樣可以贏得敬重。

◎活在堂哥的影子之下

曾效祖的父親,是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外省籍公務員,四十多歲才相親娶了客家媳婦,夫妻倆相差十八歲,是典型的「芋仔番薯」婚配,所幸一家和樂融融。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先後搬了好幾次家,效祖在嘉義大林出生,沒多久就舉家搬遷基隆,小學一年級時又搬到新竹。因搬家次數太頻繁,多到他來不及交朋友,也來不及記憶童年,只對新竹較有印象;他從沒上過幼稚園,所以很不適應學校生活,才一入學就逃學,還出動老師到他家,把他抓回學校上課。

國小二年級時又轉學,住在中壢。個性封閉的他,天天專心唸書,慢慢地適應學校後,成績居然出類拔萃,國小、國中都考第一名,國中時甚至是全校第一名畢業,並且順利考上建中。

就在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那一年,在曾家也引爆了一顆未爆彈。效祖考上建中後,成績不再優秀,玩心卻開了竅!在外租屋的他,有如從禁閉室解禁出來的放鬆感,迷上了打球,每天下課玩得不亦樂乎,球場上的他變得很活躍,爸爸北上探視時,看到他手裡抓著各式的球,心知大事不妙!

高一上學期的期末考,效祖甚至因為遲到而趕不上考試,讓父親大為震怒,下令不准再外宿,從此每天從中壢通車到台北一年多,直到高三時,因弟弟考上師大附中,才一起在大安國宅租屋,互相督促。

效祖成績雖不再是全班第一,但在一千六百多個建中生當中,仍名列前一百多名。第一年考上台大數學系,連學號都排定了,卻決定重考,在成功嶺受訓時,甚至接到數學系直屬學長寫信關心。

「後來輾轉得知,原來以我的學號排序的直屬學長,連續好幾屆都當系學會會長,我錯過了這個幸運學號!」

「因為堂哥是台大醫學系高材生,從小父親就要求我以堂哥為典範,希望我以後也能當醫師,翻轉曾家的命運。」

效祖一直活在堂哥的影子之下,心想︰就算不能考上台大,也要拼上陽明或台北醫學院。幸好,第二年重考,考上台大醫學系,父親甚是欣慰。

他曾非正式的統計,台大醫學系有一半的同學,都是父母代填的志願。效祖高中時並沒有人生規畫,只希望像堂哥一樣當個醫師,開業容易,錢賺多多,直到當了骨科醫師之後,才慢慢活出自己的人生。

◎走出自己的人生

進了台大,他熱中參加社團,個性變得開朗,還跟著口琴社全省巡迴演出,更參加醫療服務團,認識了台大牙醫系的學妹,兩人交往七年之後才結婚。

夫妻倆的事業心都重,太太在台大牙科看診,忙到錯過生育子女的年齡,後來也看開了。但還是被父親念了十年,直到弟弟生了孩子,夫妻倆長年的壓力終於「暫時解脫」了。

效祖較喜歡外科,認為人是視覺的動物,外科較像英雄,手術可以立竿見影,很快解決病患的問題。內科雖然升教授快,但醫療成效慢,只能控制不能根除疾病,所以要有跟病人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他在台大骨科當住院醫師時,每個老師都各有專業,也都是醫學界很有成就的大人物,他有幸接受各個領域大師的指導。在台大當總醫師時,有一天侯勝茂主任把效祖叫去辦公室,希望他到桃園敏盛醫院服務。就在他首肯之後不到五分鐘,即接到敏盛醫院的電話,原來老師早已幫他找好出路,實在非常感恩!自此買了一部車,展開三年的通勤生活,每天從景美開車到桃園看診。

當時聽聞台北慈濟醫院準備開業,正好慈院骨科的洪碩穗主任是台大同學,碩穗一開口邀約,效祖二話不說就答應了,因為離家近,且台大醫學系同屆共有五位同學要一同前去,因此來到慈院就感到格外溫馨。

「台北慈濟醫院草創時期,骨科只有三位主治醫師,第一台刀就是我開的。」陳英和院長自台北慈院創院起,十幾年來每週都固定來台北看診、開刀。他是骨科全才,舉凡關節重建、脊椎外科都精通,但他經常把脊椎外科的病人轉介給效祖,一面測試一面啟發,讓效祖開刀的難度與廣度都提升不少。

慈濟醫院因為慈善形象,別家醫院不接的疑難重症,慈院都來者不拒,而且施醫施藥更施錢糧。因此陳院長轉介來的病人,難度越來越高,屢屢考驗效祖的醫療極限;陳院長也是效祖出道以來,引領啟發他最多的長者,讓他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2008年,太太拿到國科會給台大醫院的補助,要到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修一年,因陳英和院長居中牽線,讓效祖也到同一所學校進修,得以兼顧工作與家庭,這樣貼心的安排,著實讓效祖感恩在心頭。

出國進修後,原本以為外國的月亮較圓,沒想到老外除了語言的優勢及優良的研究環境外,台灣的開刀手術完全不輸外國人,這讓效祖更有自信了,回國後開展了許多新的脊椎手術方式,包括用全脊椎截骨術來治療嚴重的脊椎畸形。

「十幾年後頓悟,老天爺要你走脊椎外科這條路,就會在適當的時機,出現適當的貴人引領你,繼續往這條路精進。」

◎人生最坎坷的門檻

脊椎畸形手術矯正,在台灣算是先驅,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效祖,當時正在臨床上、學會上嶄露頭角,大有恃才傲物的感覺,老天爺開始提醒他不能太自負......

主治醫師第十年那年,接連二個醫療糾紛,發生的時間相當接近,讓他驚慌到措手不及。一般醫療糾紛,法庭上都希望和解,第二個人很快接受和解,但第一個官司卻纏訟三年多。

慈院體諒效祖常做這類困難的脊椎手術,有時候一台刀甚至要開十幾個小時,且開刀中途只能尿尿,不能吃飯。因此特地請來八十幾歲的王成彬大律師,遠從台南北上,幫忙效祖打官司。王成彬律師在司法界德高望重,他反應犀利,一針見血指出關鍵的盲點,順利幫效祖度過這一次的醫療糾紛,後來獲法院判決不起訴。

誰知病患出院之後不到兩個禮拜,住院三年以來連小感冒都不曾有過,卻突然死於氣喘,而非癱瘓併發症,實在讓人百思不解,只能感嘆萬般自有命,半點不由人啊!

2019年王成彬律師中風了,無法言語,記憶退化,卻還認得六法全書。效祖特地去台南看他,雖然他已認不得效祖,但效祖一輩子記得他。感恩這個貴人,在效祖快被無明海淹沒時,及時拉他一把,扶他跨過人生最坎坷的門檻,讓他有繼續奮鬥的動力。

抱著善念幫助病人,卻讓自己置身在高風險下。效祖開始有風險管理觀念,認真保了醫療責任險,在保護自己的情況下,才能保護病人。「這才知自己從事的脊椎外科,跟經常造成一屍兩命的婦產科一樣,都算是高風險的行業,保費較高。」「這兩樁醫療糾紛,讓我補修了法律學分,也讓我看清了醫療的地雷。」

◎有價值,但沒價格

經歷這兩個事件,讓效祖暫時失去了熱誠,雖然不像有人退縮到有防衛性,或從此不開刀,或自行開業。但開刀前會先建議病患要全面評估手術若不成功,會有什麼風險。不再像以往求好心切,滿腔熱血,連夜加班動刀,急著為人解除病苦。

直到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當時官司纏身的他,自費跟著人醫會出國到災區義診,那次是此生最奇特的經驗,心想︰出生在台灣的人,真的太幸福了!災區的醫療環境簡陋,蒼蠅滿天飛,就像在路邊辦桌一樣的封巷看病,全村的人都蜂擁而來。

「我往診去探視久臥病榻不能出門的病人,這可能是病患這輩子第一次看醫的經驗,因窮到沒錢也沒地方看病。」但災區的貧苦病患,視醫師有如再生父母,儘管醫師只是簡單開個藥,也能接受到真誠的感恩,讓效祖充分感受到大醫王的尊榮,也找回學醫的單純初發心,心靈洗滌了塵垢,重新開機。

「我專接各大醫院不做的手術,或為別家醫院失敗的手術進行『翻修』。做久了,就是自己的專業。」慈濟醫院不以賺錢為目的,即使虧錢也要救治,且都用健保費處理,不必另花大錢。有位病患花了一百萬,在別的醫院開過四次刀,卻還躺在床上,只希望能夠坐起來好好吃一頓飯。但因無法久撐,一餐吃不到五分鐘,就得快快躺回床上歇息。「我花了將近十六個小時開刀,卻只收健保費用,幾個月後,他康復走進診間來感謝我。」

效祖開刀越多,越有經驗,幫助的人更多,就更投入。2018年有位菲律賓脊椎側彎140度的女孩,轉介來台北慈院求診,這是效祖第一樁為跨國求醫開刀的案例,結果相當成功。經過手術後,她常在網路發表近況,看到她恢復就是最大的成就。「開這種刀很有價值,但沒價格。」

「太會算計的醫師,都不會做吃力不討好的手術。」雖然這些手術都不賺錢,但無形的功德財卻賺很多。他經常受邀去學會演講,如今在脊椎外科界小有名氣,更連續兩年,榮獲2016、2017年脊椎外科醫學會最佳論文第一名。

效祖慶幸自己在2014年的醫療糾紛後,仍勇敢面對挫折繼續走,這就是收成。當年自己若選擇放棄,也不會有人願意幫忙。自己不做虧心事,才會有貴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