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蓁蓁整理
圖/蔡豐燦提供
雖然被火紋身,手腳都留下緊繃暗黑的傷疤,但是蔡豐燦還是面帶微笑積極伸出雙手捐贈造血幹細胞救人。攝影/劉蓁蓁
二○二一年元月,幾個冷氣團凍得全臺灣籠罩在低溫中,但是在造血幹細胞收集室裡的捐贈者蔡豐燦卻還是一身夏裝——短袖短褲。原來職業軍人退伍的他經年累月的體能鍛鍊,加上酷愛登山運動,冷冷的氣溫對他來說剛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燒燙傷復原的皮膚散熱慢,冷冷的溫度,反而感覺舒適。坐在捐贈椅上的他,雙腳皮膚黑色素沉澱,疤塊增生,被火紋身的痕跡顯而易見,收集造血幹細胞施針的雙手也有明顯的燒燙傷痕,但他臉上卻始終帶著溫暖親切的微笑,絲毫不介意別人好奇的詢問。他輕描淡寫的回答這一身疤來自八仙塵爆的意外,面對這段經歷,他說得雲淡風輕,聽聞的人卻是一陣心驚,因為這是一場震驚世人造成死傷慘烈的樂園塵燃意外。
皮膚的黑色素沉澱,疤塊增生,被火紋身的痕跡顯而易見。攝影/劉蓁蓁
一場玩樂 墜入人間煉獄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蔡豐燦帶著愉快的心情與友人一同前往參加這場別開生面的彩色派對,他穿著夾腳拖前往,沒想到災厄悄悄降臨。
八仙樂園於二○一五年六月廿七日舉辦「彩色」派對,原本是一場為年輕人在水上樂園噴灑彩色玉米粉的歡樂派對,不料卻在晚間八點三十二分因為熾熱的舞臺燈光與紛飛的玉粉粉塵產生燃點引發如同塵爆般的大火,短短四十秒的時間燒燙傷四百九十九人,其中燒燙傷面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四十一人,面積百分之四十到八十的兩百四十人。蔡豐燦當時和四位朋友一同前往,一行五人全部燒燙傷住院,他燒傷的地方都集中在雙足與雙手,燒傷面積百分之二十二,雖然比起其他重症傷者算是輕症,但燒燙傷的程度還是讓他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吃足了苦頭。
「當起火時,我想多數人都覺得是特效,視覺和身體感覺的時間差在那時拉大了百萬倍!」當時穿著夾腳拖的豐燦,為了逃離火場忍痛往外走,邊走腳底已皮肉分離,慶幸同行的朋友找了推車跟泳圈,把他運到接近外圍的廣場,等待救護車時有個女孩忍受不住身上的疼痛哭喊「我到底做錯了什麼?」這句話深植他的心中,因為所有人都只是單純想要開心一下的歡樂派對,怎料到瞬間會變成火場,哀嚎四起,心裡的恐懼,加上身體巨大的疼痛,彷彿掉入人間煉獄痛苦不堪。
「早上的換藥時間很熱鬧,慘叫聲總是不缺,而那止痛藥總覺得沒效。忐忑的等換藥車推進來,不同醫生的換藥風格不同,哪天感覺不怎麼痛或動作快速就會有小確幸,覺得賺到。」
「高壓氧治療時,要戴著飛行員式的氧氣罩,自己嚇自己以為拿掉氧氣罩就吸不到空氣,而壓力艙不能馬上再開啟,要等洩完壓,有如幽閉恐懼症的強大心理壓力,但又睡不著,於是就一直算數數時間,生不如死。」
「住院開了好幾次刀,開刀前晚開始禁食,而隔天開刀時間或早或晚不一定,於是定鬧鐘廿三點三十分起床吃東西喝飲料,準備撐到最後一刻。分別取自己背部,臀部與大腿的皮膚,為燒燙傷手腳做了植皮手術。有幾次開完刀需要輸血,深刻感受『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的廣告詞下得真好。」那一段歲月,豐燦每天在醫院裡聽著此起彼落的哀嚎聲音,感覺是受盡折磨的過程,現在,聽見什麼聲音都覺得是一種平凡生活幸福的氣息。
燒燙傷後遺症疤塊增生、關節的攣縮等各種不適,必須靠各種復健才能維持關節正常活動度,伸展疤痕組織避免疤痕攣縮及關節硬化。壓力手套及壓力襪一天得穿上廿幾個小時,除了洗澡換藥都不能拿下來。隨著皮膚復原,疼痛轉為悶熱麻癢,每次的刺癢如螞蟻大軍爬過,極癢卻抓不到的苦更甚於疼痛,蔡豐燦住院期如過秒關,關關秒秒都難受。
「慢慢的開始做床上的復健運動,看到有些傷患已經能坐輪椅或下床就感覺好羨慕,也激勵自己要趕快跟上進度。第一次能坐輪椅出病房繞繞好興奮,第一次再踩地站立時,都覺得是生命的奇蹟。」蔡豐燦不介意重提往事,這段艱苦的歲月成了他後來生活的養分,再遇見任何事都不覺得困難,因為最難的,他都熬過來了。最感謝的是住院期間親朋好友的關懷與鼓勵。「很多親朋好友在住院時來看我或傳訊息關心,很多是我意想不到的,我覺得探病有二個面相,病人獲得關心,探望者得到安心,所以稱職的病人要表現開朗積極才有正面能量,這我很盡責,且對樂觀的我不難。」
經過多次治療與復健,蔡豐燦第一次踩地站立,當時覺得是生命的奇蹟。
救人 義無反顧
蔡豐燦在學生時期對於「捐髓救人,無損己身」很有感,於是便把骨髓建檔擺在待辦事項,但因為驗血建檔活動時間剛好都有行程,所以一直擱置,直到畢業、當完兵,二○○八年比較能自主安排時間才去建檔。當時是在斗六日本料理店工作,搜尋適合的場次後,主動前往現場配合驗血活動參加建檔。豐燦認為若是能盡自己棉薄之力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這也是美事之一,於是沒有猶豫便參與了骨髓資料庫建檔。
建檔十三年後,才接獲配對通知。當慈濟志工連繫上他時,豐燦當下覺得非常驚訝,因為在這麼多的人口之中,是他被配對到。面對家人,自己選擇如實告知,雖然明知家人會顧慮及擔心,他還是勇敢的告訴父母,並且與他們溝通,徵求父母親的同意與支持;至於身邊的朋友們,有些支持,也有些朋友因為不了解而勸退。這段期間志工們用心陪伴與解說,希望能藉由這次蔡豐燦捐贈的例子,讓他身邊的朋友及同事們了解捐髓救人,無損己身。
隨著體檢日期及捐贈日期的到來,他說生活並沒有因為捐贈而特別改變什麼,唯一不同的是更加注重自已的健康及睡眠,因為他知道唯有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才能夠有好的幹細胞可以給受贈者,他也由衷祝福受贈者能早日康復。
曾經因為燒燙傷造成體無完膚的他,當時身上找不到可以施針的地方,為了治療可以說是吃足了苦頭。「一路下來靜脈注射針由鼠蹊部換到頸部,再不行就換到右手,左手、右手、左手......打鼠蹊部還得剃毛,打抗生素打得瘋狂,還疑似靜脈炎,手腫了十來天。」長達兩個多月的燒燙傷植皮治療的日子,打針是一個夢魘,但這次被通知配對成功,明知道捐贈前需連續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蔡豐燦沒有猶豫,不僅立刻同意還積極配合。當這次再度扎針時,豐燦很清楚知道再次走進醫院不是為了自己,而是要救另一個人。
為了救人,蔡豐燦不畏懼再次走進醫院扎針,因為他知道這一針,可以改變另一個人的一生。攝影/劉蓁蓁
雖然被火紋身,手腳都留下緊繃暗黑的傷疤,但是蔡豐燦用陽光正向的態度,走出傷痛煉獄般的生命幽谷。曾經腳下的每一步都是如此艱難,現在,塵盡光生,他腳踏實地的走向康復之路,不錯過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的機會,用自己得來不易的健康拯救別人的性命,給自己也給別人一個重啟人生的機會,用愛逆轉人生,就像他的名字豐燦一樣,豐富而燦爛。
經歷塵爆傷痛康復後,蔡豐燦積極參加各項馬拉松運動賽事,甚至一度穿著壓力褲也堅持參賽。攝於二○一七年三芝馬拉松。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人醫心傳第207期》,靜思園地編輯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