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思園地編輯組
圖/靜思精舍提供
清明節連續假期的第一天,清晨三點多,花蓮靜思精舍大寮的爐火,開始為供應精舍一天的三餐,如期如常的點燃!
假日裡,精舍的用餐人數並不如往常的多,在用過簡單卻用心的早齋之後,大寮旁的撿菜區,常住師父及出坡志工開始分類、清洗與挑撿,這些青菜有常住師父及志工親自下田摘取的,也有從大寮冷藏庫取出的;在撿菜區,大家手中一邊忙著,一邊伴隨著大家的是證嚴上人開示的錄音帶,法音串流聲中,精舍與往常一樣,是那樣的安靜祥和。
時間來到10點多,一個令人不安的訊息傳來,一輛臺鐵太魯閣號火車出軌,失事地點就在花蓮清水段附近,隨著時間與訊息逐漸明朗,慈濟基金會立即啟動協助關懷機制,花蓮慈濟醫院也在11點多發布「紅色九號第一級大急診」,動員醫護同仁到院支援。
從訊息中得知傷亡狀況嚴重,時間也已接近用餐時間,精舍常住師父評估有立即供應熱食的需要,於是透過精舍的廣播,將原本在田裡出坡、承擔其他勤務的師父,以及當天回到精舍當志工的慈濟教育志業體師生、精舍清修士、職工與志工集中到大寮,啟動熱食便當的製作、分裝、分送的分工。
當時傳來便當的需求量從50、100、200不斷增加到550份,儘管有5個大型電鍋同煮,每次可以盛裝350個便當,但從洗米、煮飯到熟成,加上利用鍋內餘溫使米粒充分膨脹、水氣均勻分布的燜飯,到裝入飯盒,至少要30-40分鐘。師父與志工們既要與時間賽跑,也要耐心等候......
主食外,備菜及炒菜這一端,同時要考慮到配菜菜色,以及數量是否充足,不斷的洗菜、切菜、倒進大鍋翻炒的同時,再從大寮冷藏庫拿出平日備用的量來補充,甚至有部分青菜更是臨時從自家菜園採來應急的。
煮好的飯菜需要分裝,人手也不缺,這時候動線的規劃也就相形重要。霈師父說,我們至少有6-7種菜色,但不是全部裝進去就好,裝一個飯盒,就像是在「種菜」般,有次序的,讓每一樣菜色都擺放得正,而不是胡亂堆疊。飯盒裡有高蛋白的豆包、鷹嘴豆、天貝,還有容易下飯的素魯......紅的、白的、黑的、綠的、黃的,以五行理念準備的配菜,同時顧及非素食者的飲食習慣,多了素排、糖醋G,「讓便當不只是一個便當,還有滿滿的關懷與尊重」。
就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在短短不到兩個小時內,550個熱騰騰的便當立即快速送到事發地點、醫院及火車乘客集中地點發放。
不捨「人傷我痛」的一念心、「聞聲救苦」的一份願力。那一天,來自靜思精舍的便當,看見了「感恩、尊重、生命愛」,讓一個便當,不只是止飢的食物,還有慈悲為懷撫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