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瀅琇(高雄)

來自印度的甘滿季,此行如同一場奇幻旅程。若非遇見慈濟,六十四歲的他或仍在菩提迦耶的牧羊女廟過著乞丐人生。(攝影:鍾文英)
從印度來臺受證的甘滿季,這一趟宛如是他生命中的奇幻之旅。六十四歲的他,若不是遇見慈濟,應該還是在菩提迦耶的「牧羊女廟」,過著他的「乞丐人生」。
轉折 遇見慈濟
「我以前是在牧羊女廟乞討。有一天看見慈濟人來這裡,覺得這些不認識的外國人都來幫助我們了,我們自己怎麼可以不相互幫助?」一個單純心念,甘滿季開始與人結善緣。佛國團隊的慈濟志工也把他列入關懷戶,他自己更開始撿垃圾,做環保。

2024年11月16日,牧羊女村小學發放鞋子,甘滿季帶來竹筒助人行動劇表演。(攝影:王忠義)
在印度承擔慈善訪視的馬來西亞志工李麗華,開始關懷甘滿季後,對他特別的憐惜。
「他原先的房子讓給了姪女住,後來他在河邊用茅草蓋了間小小簡陋房子。每次去關懷他,都不見得遇得到,因為他沒有手機,又到處去打零工。他已經不去牧羊女廟乞討了。」常住佛鄉的李麗華,對於甘滿季接觸慈濟後的改變,打從心裡讚歎與疼惜。
祈願 遙祝平安
在志工的鼓勵下,2024年甘滿季開始加入見習培訓,他從愛心竹筒募心募愛開始做起。特別是思龍加大愛村的愛灑活動,與每月的慈善發放日,他幾乎從不缺席。同時也邀約他的乞丐朋友前來會所,協助製作愛心竹筒。

2025年11月5日,甘滿季(右二)與阿米特、安薩爾三位印度菩提種子啟程來臺受證。(攝影:鍾文英)
經歷了兩年的培訓課程,2025年11月5日,甘滿季與阿米特、安薩爾三位印度菩提種子,踏上來臺受證旅程;而踏出國門,是他一輩子都不敢想的事。他更帶了竹筒回來要獻給上人,那是他對上人發心立願的愛。
「在印度的時候,聽到上人身體不好,我就去牧羊女廟為上人祈禱;當聽到上人身體比較好之後,我再去牧羊女廟還願感謝。上人是我的神,我祈禱上人能夠活得長長久久,繼續幫助世界上所有的人。」返臺受證提及上人,甘滿季一時紅了眼眶,哽咽說著他對上人的敬仰。

返臺受證提及上人,甘滿季一時紅了眼眶,哽咽說著他對上人的敬仰。(攝影:陳靜惠)
成真 喜見菩薩
「我有一個夢想,希望來臺灣見上人。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現在真正來到了臺灣,反而有了踏實感,不緊張了。」甘滿季來臺的心願,從以前的不敢想到如今達成夢想,印證了他的步步踏實。進而感動了志工願意協助他來臺受證,正是一分殊勝的因緣合和「眾成就」。
11月10日這天,甘滿季終於等到要讓上人授證了。當隊輔幫他別上「佛心師志」時、當負責印度會務的蘇祈逢幫他整理慈誠領帶時,他又再度感動到哭了,「我做夢都想不到我能夠來到臺灣,從一個乞討的人成為一個可以手心向下的人,我真的很感動,也充滿感謝。」

當隊輔為甘滿季別上「佛心師志」時,他再度激動落淚表示,做夢也沒想到自己能來到臺灣,從乞討者成為能付出的人,心中無比感動與感恩。(攝影:鍾文英)
受證是菩薩道的起點,甘滿季的慈濟人生,往前邁開了一大步。回到印度後,他將會繼續製作愛心竹筒,持續募心募愛;他也不會再感到自卑,因為他已經可以仰起頭,歡歡喜喜做一位人間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