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雅勻|圖.花蓮大愛幼兒園
剛入幼幼班時,義寬(中)話不多、面對陌生環境總顯生澀;如今,他已成為大哥哥,懂自理、會感恩、禮貌待人,讓媽媽感動又驕傲。
還記得義寬剛踏入幼幼班時,話還說得不太完整,又因為是下學期才加入的新同學,第一次與同齡孩子相處,面對陌生的環境與生澀的社交能力,每到放學時,總見他小小的臉上掛滿了愁容。
如今,他已成為幼兒園的大哥哥。在靜思堂的畢業典禮上,我驚喜地看見,當年那株柔弱的小幼苗,已經長成挺拔的枝幹,學會自理,懂得感恩,有禮有節,向光而生,讓身為媽媽的我相當感動且驕傲。
在花道與茶道的潛移默化下,孩子們逐漸養成專注、尊重與靜心的品格。
大愛幼兒園不僅是孩子的學習園地,更是品格養成的搖籃。在這裡,我感受到人文教育的溫柔力量,如何在日常中潤物無聲地滋養心靈。孩子從晨間的靜思語、雙手合十的問候開始,學會了以禮待人;在午齋前的一句「感恩天地滋養,感恩眾生付出」中,懂得惜福感恩;在花道、茶道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專注、尊重與靜心的品格,這不正是教育的真諦嗎?生活即教育,點滴皆修行。
慈濟的教育如同園丁,以恆心澆灌、以愛心守候。老師們不僅傳授知識,更以身教與言教,引領孩子學會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孩子在家也學著沏茶,輕聲說:「媽媽,請喝茶。」那一刻,我不只被他的動作感動,更感受到一分深厚的修養,已悄悄在心田落地生根。慈濟的教育,就像園丁一般,以恆心澆灌,以愛心守候。老師們不只傳授知識,更以身教與言教,引領孩子學會如何做人。
當社會充斥著焦躁與衝突,唯有從小培養自愛、尊人、知禮的品格,社會風氣才有可能獲得根本改善。人文教育如同深埋土壤的種子,雖不立竿見影,卻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孩子的生命中綻放出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大愛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讓我們為孩子種下愛與品格的種子,願幼苗茁壯,終成庇蔭社會的大樹。
大愛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感恩孩子能在這片淨土中成長,也期盼更多父母明白,孩子的教育不能等,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種下愛與品格的種子,願這些幼苗在慈濟的園圃裡茁壯成長,終有一日成為庇蔭社會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