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文史做記錄 多機作業喜傳承》張永同師兄(三)

0觀看次
A- A+

撰文/簡淑絲(慮瑢);攝影/簡淑絲、詹大為、武致柔


愛其所愛 同修精勤真善美

按對按鍵就可以操作。張永同(蹲者)與詹大為(右)為徐鳳琴(右三)和新進志工們,分享 EDIUS 剪輯課程剪輯經驗。(地點:彰化靜思堂;攝影:簡淑絲)


每一次活動,永同就會在群組中一再邀約大家,他說:「多機的訓練需要透過活動的拍攝,導播機跟攝影機之間的溝通,怎麼樣來聯繫會比較快速、很明確的就定位,最主要就是訓練彼此的技術更上一層樓,拍攝技巧提升,就能有很好的成果呈現。」

透過導播機,才能夠將活動中最美的畫面留下來,多機團隊透過聯繫、互動,讓大家有一個很好的關係,只要永同一呼喚,大家都會馬上過來。

一路走來,從拍照、錄影、剪輯、空拍、多機作業,永同努力學習多年,他說:「我發願要為彰化人品典範拍攝一百部『人間菩薩』。

一代接一代,層層接棒,傳承希望。彰化資深影視志工施祺然(中)與蔡榮華(右)、張永同(左)正在討論多機錄影畫面,彼此經驗傳承交流。(地點:彰化靜思堂;攝影:詹大為)


每個人都是一部經,我們一定要深入地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動,才能將他的影片做到最好;透過了解,才能完完全全的從影片中,呈現出他的精神與感動。」

剛開始學習錄影,永同透過資深志工施祺然傳授錄影拍攝技巧,有了錄影的興趣,讓他興起再進一步將所拍攝的影片剪輯成專題的念頭。

求知若渴的他,常常抱著電腦,冒著冬季寒風往返鹿港與秀水,到彰化靜思堂與影視志工施祺然、蔡宗欽學習 Premiere 剪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學習,待天黑了,乘著月色回家,又繼續慢慢摸索 Premiere 剪輯軟體。

曾有一回,影片剪輯時遇到瓶頸,一想到時間快到了,該怎麼辦?永同雖愁坐電腦前,仍繼續熬夜,直到天亮才完成。

還有一次,永同出勤務回來,坐在電腦前剪輯,因為過程並不順利,直到凌晨還未完成!太太美惠走過來,對著他說:「這樣子太累了,趕快去睡!」「好,這一段剪輯完成就去睡!」第二次美惠再走來催促:「這樣太累了,快去睡!」「好,快好了!」一輪皎潔明月,如一盞夜燈高掛在天上!美惠三度起來看,看到永同依舊坐在電腦前,這次她二話不說,直接就把插頭拉掉:「快去睡!明天還要上班。」

因為心疼先生永同為了剪輯不斷熬夜,美惠也開始學習拍照、錄影、剪輯、拍攝「人間菩薩」影片、多機作業, 兩人常常相互補位,相互學習鼓勵,一心想幫永同扛起彰化影視重責的美惠,可說是巾幗不讓鬚眉。

一心想幫先生張永同扛起彰化影視重責的郭美惠,可說是巾幗不讓鬚眉。志為人文,不只要專業,更要修得「真」而「善」而「柔」。(地點:彰化靜思堂;攝影:詹大為) 


永同分享:「很感恩美惠對我們的家庭、父母、孩子、家業、志業的協助,偶爾看到拍攝的影片在電視上播出,看到自己的名字,那種感覺是一種無上的光榮。後製剪輯需要花很多時間去成就,不是三兩天可以學習與完成的,也沒有任何的捷徑,就是要老實修行,一步一步地走!」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