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淑懷
「自己當了父母,才知道辛苦。」演繹《子過》角色的吳錡峯,抱著回饋的心,希望將功德回向給雙親,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夫妻攜手傳孝道
2025年1月12日下午,中區一百五十九位青年志工首度攜手合作「青春力 揚起善孝應」活動。活動前半段舉行歲末祝福,後半段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
《子過》曲幕,青年志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父母恩德如山,讓新一代子女懂得感恩與珍惜父母的養育之恩。(攝影:管海玲)
吳錡峯與太太范瓊云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空參與,並各自承擔《子過》、《報恩》等不同曲目的演繹,手語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了父母恩德深重如山,藉以傳達給新一代子女學會感恩與報恩,明白孝道是為人的基本道理,並教導子女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吳錡峯提到,2018第一次參加《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演繹時,分別扮演《報恩》曲目中的黑衣人和《子過》中的逆子角色。當時心境與這一次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2023年與范瓊云結婚,兩人的因緣始於參加靜思鼓兒。從結婚、孩子出生到現在,吳錡峯除了工作,他的心無時無刻想著家人、太太及孩子。
吳錡峯(後排右一)在演繹經文中懺悔高中時期的懵懂無知,如今他承擔志工工作,號召有志一同的夥伴向著善的方向前進。(2018/08/17;攝影:翁旭昇)
依父母為榜樣 扮演好父親角色
吳錡峯在《子過》中,演繹劇中清道夫楊光明和蔡麗紅的兒子。劇中的雙親很愛孩子,然而逆子卻結交了壞朋友,整天遊手好閒。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逆子,對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視而不見,每一句關心他的話都覺得是多餘的。隨著父母又病又老,拖著佝僂的身軀,不受教的逆子這才醒悟,傷心、懊惱,悔不當初。
念高中時,吳錡峯喜歡交朋友,愛玩而影響了課業,對父母講話的語氣也充滿不屑。那時年少不懂事的他,無法體會父母對他的關心和疼愛,即便對父母大小聲時,也沒有驚覺為人子的不孝。
吳錡峯(黑衣右者)於《子過》中飾演一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逆子,對父母的愛視而不見,直到父母病老,才悔悟並深感懊悔。(攝影:楊凱誠)
成家後,吳錡峯開始有所感受,對父母的孝順加倍。他更以父母為榜樣,要做一個稱職的父親,並希望兒子和自己一樣,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
吳錡峯坦言,自己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可投入慈濟各項活動,但當身邊有人對慈濟提出負面評論時,他會努力解釋;而如果有人對慈濟不了解,他會耐心解說,幫助對方正確、深入的了解慈濟;還有,不論是每個月或遇到有賑災的募款,都是他開口說慈濟的好因緣。「總之,我會身體力行,秉持受證時的初心,做好該做、能做的事。」
成家後,吳錡峯體會父母恩情,對父母的孝順加倍,並以他們為榜樣,努力成為一位稱職的父親,讓兒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攝影:管海玲)
善種子已發芽 衣缽有傳承
媽媽陳秀絨表示:「慈濟的善種子,他早已種下了。」
陳秀絨自1996年受證慈濟委員,每星期到臺中分會(現在民權會所)承擔諮詢志工,總是把當年才三、四歲的吳錡峯帶在身邊,即使做志工或諮詢值班也不例外。
在臺中分會,每當有善心人士來捐款,當時似懂非懂的吳錡峯問:「媽媽,為什麼人家會拿錢來?」
有一天,吳錡峯對媽媽說:「媽媽,您的錢可以借給我嗎?」
「你要錢做什麼?」媽媽納悶地問。
「我看他們捐錢,我也要捐。」
自1996年受證慈濟委員以來,陳秀絨每週到臺中分會擔任諮詢志工,總是將當時年僅三、四歲的吳錡峯帶在身邊,無論是做志工還是值班,從未例外。(攝影:王秀吟)
上國小後,吳錡峯有了零用錢,媽媽說:「以後你的功德款要自己繳。」在媽媽的影響下,他比同儕間其他孩子更早懂得布施的重要性。
國中時,吳錡峯知道慈濟人在推素,又看到電視中殺豬的畫面,於是跟媽媽說:「我要吃素!」從此,他在家、在學校的午餐都選擇吃素,並且影響了多位同學一起吃素。然而,在老師極力的建議下,希望他們多吃魚肉讓身體健康,大家因此恢復葷食。直到高中畢業,考進慈濟科技大學的因緣,吳錡峯才又開始茹素至今。
臺中靜思堂舉辦中彰投港苗區培訓委員慈誠研習課程,吳錡峯(右後一)與學員們齊聚一堂精進學習,同霑法益。(2019/03/17;攝影:林聰穎)
進入慈濟校園後,吳錡峯的個性和脾氣無形中逐漸改善。陳秀絨與先生對證嚴上人創辦慈濟,心存感恩;因為慈濟讓兒子脫胎換骨,變得越來越懂事、孝順。
「我這一生很滿足了,衣缽有傳承。」陳秀絨感動地說。2020年,吳錡峯受證慈誠和委員,媳婦范瓊云則於2021年受證委員;兩個女兒,一位受證教師聯誼會,另一位受證委員;大兒子和先生受證慈濟榮譽董事。
如此典範的慈濟家庭,不就是上人最期望的嗎?
年輕人愛凝聚 傳孝道無止境
范瓊云(左一)身兼多職,不只演繹多幕角色,還隨時補位承擔貴賓報到。(攝影:林萬教)
非常榮幸能再次參加《父母恩重難報經》演出的范瓊云,原本不打算參演《報恩》這個角色,只想承擔幕後的工作人員,因為她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練習,而且她還需要照顧兒子。幸好,在公公婆婆的幫忙下,她和先生得以專心練習手語,圓滿這次的盛會。
為了演繹《報恩》中的角色,范瓊云付出了很多心力,積極參與好幾週的彩排。她說:「這次的彩排時間很緊湊,在家能練習的時間並不多。」幸運的是,憑著年輕的體力,她能夠迅速進入狀況,上場完美展現成果。
為了演繹《報恩》中的角色,范瓊云(前排左二)付出了很多心力,積極參與好幾週的彩排。(攝影:簡明安)
這次的活動,范瓊云非常高興夥伴們能再次凝聚,並邀請好朋友一起參與演出。最令她感動的是,全家人能一起觀賞《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而兒子在靜思堂內表現得非常乖巧,不哭不鬧。
六年前第一次參與《父母恩重難報經》演繹,六年後(2025年)再次參與此手語劇;「如果再有這樣的機會,我一定會排除萬難再參與。」范瓊云提到希望六年後能再有同樣的音樂劇機會,屆時兒子也能上臺參加演出。她期待兒子未來能參演〈跪羊圖〉音樂手語劇,長大成為慈濟人。
志工陳秀絨分享,孫子參加爸爸媽媽的「青春力 揚起善孝應」活動時,竟能在大庭廣眾前完全不哭不鬧。(攝影:簡明安)
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志工無私的奉獻和辛勤付出。這次的演出,不僅帶給觀眾深刻的感動,更彰顯了慈濟家庭對孝道和感恩的實踐與傳承。范瓊云與吳錡峯夫妻兩人經過這次活動,不僅再次感受到父母深重的養育之恩,也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一代慈濟人的風采,讓慈濟的愛持續發光無止境,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