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蕙齡
11月30日,從菩提迦耶回來的「行囊」更重了!倒不是多帶了點什麼「歐米呀給」,而是那分還修不到「前腳走,後腳放」的牽掛與憶念!回來已經一個禮拜了,原來不太會有「具象」夢境的我,睡夢中盡是佛國的人事物。
菩提迦耶入村愛灑,志工總是必須先村頭村尾繞一遍做邀約,時間觀念在這裏是停滯的。(攝影/王忠義)
佛國團隊 櫛風沐雨砥礪前行
慈濟會所,距離摩訶菩提寺(大覺寺)步行僅僅二十分多鐘。周遭有著密度極高的大小廟宇,每天清晨五點左右,梵唄與晨鐘,會裊裊的流入方酣的睡意中,叩醒昏沉的我。
來到菩提迦耶的第二天,有幸與團隊前來摩訶菩提寺經行,感受佛陀成道地的殊勝。(攝影/王忠義)
會所一天的開始,可能是馬來西亞志工林玉金所煲的粥品,也可能是花生醬塗抹的兩片吐司裡,更可能是清晨四、五點多,就劃破未央夜空的長嘯喇叭聲⋯⋯但不管如何,感恩的心總是悄俏地油然升起。
在菩提迦耶,慈濟的慈善、醫療、教育,在新馬志工「開疆拓土」下,如今有了鮮明的「足跡」,然而「櫛風沐雨砥礪行」是佛國團隊,肩負上人使命、心手相連、不忘初心的具體力行!
志工每一回進村,總有許多挑戰與變化球,如今想起,卻法喜盈滿。(攝影/王忠義)
深入關懷的低種姓赤貧社區,居民往往牲畜共居。窄弄長巷裡,泥土地上盡是攤成一大團的牛糞,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牛糞酸腐味;新鮮牛糞自是蒼蠅最喜歡的食物了,肥碩的蒼蠅四處漫飛,飛在地上那盤黃黃糊糊的印度長米上,甚或蹲坐門口年輕媽媽襁褓中的幼兒臉上。
孩子們赤腳在滿是髒污的地上來去,已分不清是髒污還是原來的黝黑?婦女嘴上老啃著苦楝樹枝⋯⋯這很不真實的場景,讓人覺得恍若「夢幻泡影」。
即使是在21世紀的現在,在印度的偏鄉,想要多一雙舒適的鞋是多麼不容易。(攝影/呂蕙齡)
孩子們看到志工來到社區關懷,總是用一種「劉姥姥逛大觀園」般的好奇心,緊盯跟隨著我們;殊不知,我們也正用著同樣的詫異與好奇逛著「大觀園」。一對對眸子掛在黝黑的臉上,孩子們的眼睛更顯敞亮,在一望到底的境況裡,他們的眼眸裡彷彿透露著宿命的通透!
我們愛你 你們更要愛自己
麗亞(Riya kumari)是公立拉胡納加爾政府小學(Primary Sc hool Rahul Nagar)的學生,打四歲起,就因為一場高燒未即時就醫,傷及腦部,造成手指「僵化」的後遺症。貧病相依下的孩子,總是讓人的心肝百轉千折。
麗亞打四歲起,就因為一場高燒未即時就醫,傷及腦部,造成手指「僵化」的後遺症。(攝影/王忠義)
在志工石慧麗耐心教導、愛的陪伴下,麗亞右手指的僵直,絲毫不影響她演繹〈最美的笑容〉;勇氣與努力化為麗亞瞳眸裡耀人的亮光;志工的愛與關懷,譜寫了孩子臉龐上最美的微笑。
在寄宿學校看見學生上課與睡覺都在同一間教室,頓時心酸了起來(攝影/王忠義)
一句關懷、一個擁抱、一抹微笑⋯⋯或許還無法徹底改變什麼,然而我們想讓你們知道:其實你們也是「人」,你們值得被以人對待;我們愛你,而你們要更愛自己。
在新馬常住志工面前,我們渺小得讓人覺得寒磣!佛國團隊的難行能行,腳踝彷若繫著「鉛塊」,但猶能大大步的往前邁進,練就一分「輕安」的法喜。我隨喜著這分法喜,因而滿載而歸。
志工到偏遠的苦行林村落,協助村長收割稻子,很多人都是這輩子的第一次。(攝影/王忠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