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高雄分會30周年法會朝山祈福 見證親情與虔誠

0觀看次
A- A+

文.周幸弘、許愷玹|圖.周幸弘

在秋意漸濃的時節裡,慈濟高雄分會迎來了三十週年。在這殊勝的時刻,法親家人與大德菩薩們齊聚一堂,以虔誠的心意舉行了一場朝山法會,為慈濟在高雄過往的歲月與足跡,增添莊嚴與神聖。

2024年10月26日,慈濟法親家人與大德菩薩們齊聚高雄靜思堂,以虔誠的心意舉行朝山法會。

朝山活動於三十週年紀念日前夕,在高雄靜思堂舉行。高雄靜思堂自2006年啟用,坐落於河堤邊,佔地一萬五千坪,樓高七層,由已故杜俊元師兄護持捐地。法親家人們由門口的大愛廣場步入主堂,沿著法華坡道而上,朝向三樓的講經堂。

在這場朝山法會中,一位騎著腳踏車的民眾經過大愛廣場,聽見佛號聲後立即停下車來,雙手合十,虔誠地隨著法會吟唱,結束後隨即離去。當下,他的身影宛如一尊凝神的菩薩,雖然只是短暫停留,但那分虔敬的姿態卻深深感染了一旁出任務拍照的我,彷彿能感受到他與佛法的默契與對話。

一位滿載隨身家當的單車騎士,面向靜思堂虔誠合十,孤身之姿與遠處的朝山隊伍輕巧相融,成為高雄分會三十週年法會中別具意義的風景。

法會中還有一對特別的父女,他們來自越南。阮氏黃如,一位嫁到台灣二十年,並於2012年底受證慈濟委員的越南姑娘,此次特地邀請父親阮清峰從越南來台探親。

父親剛經歷了兩次中風,行動不便。阮氏黃如決定不使用輪椅,而是雙臂緊緊從後面擁抱著父親,讓父親依靠著自己,慢慢步行完成整段朝山之路。這樣的舉動表達了她對佛菩薩的尊敬,更是對父親深深的感恩,讓在場的大家無不為之動容。

這場法會不僅是一場虔誠的宗教儀式,更是一場心靈的洗滌。法親家人們在大愛廣場集合,繞佛、繞法、誦唱佛偈,伴隨著莊嚴的佛號聲,逐步拾階而上。這一連串的行儀,如同引領眾生回歸內心的寧靜,每一步都是心靈的沉澱,每一聲佛號都喚醒了內心的純淨與慈悲。

阮氏黃如雙手環抱父親的腹部,雙腳成為父親前行的支柱。在父親雙手合十的虔敬中,父女合力朝山,形成一幅深刻感人的畫面。

禮佛的目的,不在於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心的柔軟與慈愛。正如佛法所言,凡夫因無明而受煩惱纏縛,發心容易,持之以恆卻難。因此,修行者需時刻警惕自我,遠離煩惱與人我是非,堅定菩薩道心。這正是「離垢地」的意涵,常省察自我,以清淨智慧遠離迷惑;而「發光地」則提醒我們,智慧之光不僅自照,更應惠及他人,引領大眾一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

朝山法會中,每位參與者的虔敬之心,皆是在向內啟發佛性,並對自身和他人展現深切的敬意。無論是阮氏黃如以擁抱輔助父親朝山的舉動,還是騎車路過的民眾停步合十的瞬間,都展現了人人心中那分如「常不輕菩薩」的謙卑與恭敬。

朝山法會中,每位參與者皆以虔敬之心向內啟發佛性,展現對自身與他人的深切敬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