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菸酒人生到慈誠委員 林嵩彬的重生之路

0觀看次
A- A+

文.林玲悧

「我什麼都不會,只會抽菸和喝酒,但慈濟又沒有這兩科,只有環保最適合我。」林嵩彬過去生活作息不規律,每天至少抽三包菸,喝一瓶高粱酒,對待家人言語不柔和。

在2024年11月8日的上人溫馨座談中,他與大眾分享,自己如何因為一場病,徹底改變了他的生命。

◎兩個願望,改變一生

林嵩彬與太太參加臺中市「大愛共善、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募心募愛活動,進而填寫志工意願書,成為踏出志工的第一步。(攝影/施教岩)

2022年,林嵩彬的感冒一直不見好轉,轉至大醫院就診,診斷出淋巴癌末期,並且合併肝硬化。「我還剩下多少日子?我要做哪些事情?我能做什麼事?」在臺中慈濟醫院接受治療期間,他看到醫療志工忙進忙出,經常和他聊天,讓他安心不少,不再鑽牛角尖。

病中的他,開始思考自己接下來的人生道路,默默立下兩個大願。治療告一段落出院後,他召集兒女對他們說:「如果因緣具足,我要進行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希望你們支持我的想法。」隨後,他簽下了大體和器官捐贈同意書,這是林嵩彬立下的第一個願望。

第二個願望,林嵩彬希望成為一名志工,但該如何踏出第一步呢?2023年2月19日,臺中市政府府前廣場舉辦「大愛共善 救拔苦難──馳援土耳其」募心募愛活動。林嵩彬和太太也一同共襄盛舉。在現場的第一個攤位,他們看到了「人間菩薩招生」,在志工的招呼下,林嵩彬填寫了志工意願書,成為他踏出志工的第一步。

◎找到生命的新方向

隨著一天天的投入,林嵩彬越來越惜福,開始懂得珍惜物命,最終理解慈濟做環保的理念。(攝影/林淑嬌)

「慈濟志工效率真是驚人,很快就有志工來我家介紹慈濟。」林嵩彬為志工的行動力感到驚訝。由於當天是星期四,志工馬上回答:「咱們長安環保站周六做環保最需要人手。」有心有願,一蹴而就。三月份完成化療後,4月1日他便前往長安環保站報到,正式加入了環保志工的行列。

「這堆垃圾這麼高,像山一樣。」林嵩彬在環保站的第一天,深受震撼教育。當時,現場的環保志工告訴他:「這不是垃圾,是黃金!」他暫時放下心中的疑惑,開始跟著做環保。大汗淋漓,回收物堆滿整車,接著他又跟著環保車到回收場估價變賣,結果大吃一驚,「這麼多人忙了一個早上,滿滿一車賣不到一千元,划得來嗎?」

隨著一天天的投入,林嵩彬越來越惜福,開始懂得珍惜物命,最終理解慈濟做環保的理念,並非貪圖變賣回收物後的金額大小,而是希望喚起人人守護大地的善心。

林嵩彬(左二)與太太劉秋梅首次參與浴佛,感受莊嚴氛圍,發願餘生跟隨上人腳步,從做環保資源回收分類開始。(攝影/楊榮書)

太平區有許多回收定點,林嵩彬跟車回收,爬上爬下搬運,對他的體力和耐力是一大考驗。「能做的你就做,不要太勉強自己。」志工夥伴知道他的身體狀況,時常關心他。但他不再把自己視為淋巴癌末期患者,不怕勞累,滿心只想著付出。他透過做環保調伏內心,與眾善人相處,學會以柔和的方式與人溝通;從大地環保到心靈環保,他逐漸看見自己內心的「毒」在哪裡。

「以前愛喝酒,總是半夜回家,太太說:『我換了床單、窗簾,你也不知道,你對家裡都不關心。』」他與上人分享,「我以前脾氣不好,太太這句話沒有惡意,但我憎恨心重,對她生氣了好幾個月。」

座談中,太太劉秋梅也補充,「現在,他偶爾還是會想發脾氣,但很快會調伏自己的心,這是他非常大的轉變。」積累了一甲子的習氣,逐漸在做環保中一點一滴洗滌乾淨。林嵩彬一邊調養身體,一邊期盼能有機會成為醫療志工,服務他人,進而參加慈誠委員培訓。

「在這裡,我獲得了健康,而且得到更多的家人。」從對抗病魔到調伏內心毒性,林嵩彬逐漸找到了生命的新方向。現在,他即將受證慈誠,希望用餘生為他人服務,並珍惜與家人的每一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