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候宣如(屏東)
8月,夏末,氣溫33°C,清風拂過是一陣陣的熱氣,止不住大汗涔涔,專案團隊來到臺東縣蘭嶼和綠島進行「慈濟環保輔具」發放。兩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機車」為主。我們此行30位志工,一行15臺機車,甘當歷程三日的「機車族」。
輔具團隊入境隨俗,在蘭嶼和綠島,以機車進行「慈濟環保輔具」發放。(攝影/候宣如)
「善念」如同魔法,是一種神秘的正能量,能夠傳遞所有的美好。8月26日,我們從臺東搭船到蘭嶼,由於輔具太多,需要占用部分船位;經向船長說明我們此行的目的後,他決計把靠近船頭的有限空間,無償讓我們擺放輔具。
從陸路到離島的蘭嶼、綠島,志工見證到「善念」如同魔法,串接起所有的美好。(攝影/候宣如)
蘭嶼共有6個部落,紅頭部落是發放輔具的最後一站。安單的民宿距離部落有13公里,去程的時間是下午6點,赤褐色的天空,騎車尚無難度。回程時天色已暗,島上山路沒有裝設路燈,10位志工5臺機車,為了行車安全,儘量縮短車距間隔,以微弱的車燈稍稍照亮前車的路面。
繞著山路騎,時而上坡下坡,有時再突然45度的一個大轉彎。加上7月凱米颱風造成路段損毀,機車顛簸得厲害,騎車者有時緊握煞車桿,忽而又放鬆加速馬力上坡,座墊下的車架是乘坐者須抓緊。見不著前方的路是直行,或右彎或下坡,我仰望無際的星空,淚不請自來,並不是害怕,而是在步步為營之際,感受慈濟家人的合和互協。
志工懷抱著一分善念不辭路遠跨海而來,期能與邂逅遇見的人結一分善緣。(攝影/候宣如)
8月27日下午,我們乘船前往綠島。這是慈濟人第一次踏上綠島進行輔具發放。下船後整裝待發前,謝國榮師兄接到當地接洽窗口的電話,對方表示有民眾想確認:「有看到一群穿藍衣的人,是慈濟人嗎?慈濟當真送來免費的輔具嗎?」聽到居民困惑的問句,而理解了「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此刻心緒如同海面,時而平靜,時而泛起漣漪,感謝所有的遇見。
一如對待家中長者,志工主動為鄉親示範穿戴方法,那藍色制服上斑白的汗漬,在藍天碧海的綠島,宛如一道移動的風景線。(攝影/林端對、洪聖婕)
8月28日,綠島的輔助發放,除了在公館社區活動中心讓大眾親自領取外,也顧及身體不便前往的民眾。因此,志工使用唯一的交通工具「機車」,將輪椅、洗澡椅、便盆椅、四腳拐......綁在機車上,親自送到家中。這些輔具體積大了些,有的幾乎占了車墊的2/3,志工只能在騎行中,維持著半蹲半坐的姿態。
為顧及行動不便者,志工將輪椅、洗澡椅、便盆椅、四腳拐......綁在機車上,親送到民眾家中。(攝影/謝國榮)
驀然回首,這一趟輔具發放的點點滴滴,志工謹記「克勤克難靜思家風」精神。因為種種的考驗,才能明白巷弄人間煙火之處,任誰也不能無視於那苦難人,還在燈火闌珊處。(攝影/洪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