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翎慧(彰化)|圖片來源.擷取自吳湘瀅、郭芝穎、李姿穎、葉姿吟簡報畫面
李姿穎(右)、葉姿吟(中)和郭芝穎(左二),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因「富有愛心商店」而相遇。
因為「品書會」,慈大人文處的郭芝穎和慈大外文系的老師李姿穎,遇見了慈大醫學系解剖學科的老師葉姿吟。這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因「富有愛心商店」而相遇,她們彼此感恩、彼此學習,致力於在日常生活中實踐證嚴上人的法,成為真正的說法者和傳法者。
◎存下愛的存款
2023年12月,郭芝穎等人在志工黃秀眞的陪伴下,一起前往富有愛心商店收竹筒。她們看到十多家富有愛心商店店家與黃秀眞的互動非常親切、熟絡。
李姿穎觀察到這一情景後,當下體悟到,收竹筒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和富有愛心店家培養感情,先存下「愛的存款」。因此,她決定下一回帶著環保餐具,先在店家消費後再收竹筒。「經過地震,很多店家其實都經營得很辛苦,帶著環保餐具,以實際行動給予支持,是最好的鼓勵。」李姿穎表示。
李姿穎(右)認為,唯有放下身段,才能與店家或客人結下一分好緣。
這樣的舉動,讓富有愛心店家對李姿穎印象更深刻。她特別提到,每當她和紅茶店的老闆娘收竹筒時,除了愛心竹筒外,老闆娘還會將營業額中的銅板一同放入她的募款袋中。老闆娘的熱情,讓李姿穎感到相當驚訝和感動,這是平時站在講臺上授課的她,未曾經歷過的。
從最初的靦腆微笑,到現在能夠落落大方地和富有愛心店家互動,李姿穎認為,唯有放下身段,才能與店家或客人結下一分好緣,而她也成功做到了!
◎成功踏出第一步
平常走進店家,買完東西結帳後就離開的葉姿吟,從沒想過自己會有向店家募愛的一天。這對以往只有面對同仁和學生的她來說,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在黃秀眞(右)、黃瑩玲(中)和郭芝穎(左一)的陪伴下,葉姿吟(左二)安心完成了第一次竹筒募愛活動,並開始每月收集竹筒。
這一次,不僅僅是收竹筒,而是必須主動詢問店家是否願意支持成為「富有愛心商店」,這讓葉姿吟緊張得不得了。
「我們今天就把它發完。」黃秀眞當天帶了五個空的愛心竹筒,對葉姿吟說。「很感恩當天有我的母雞芝穎師姊、瑩玲師姊,以及秀眞師姊的陪伴,讓我很安心地完成第一次募愛心竹筒的活動,並開始每個月收竹筒。」葉姿吟說道。
在三位極具經驗與活力的資深陪伴下,葉姿吟勇敢地踏出了積善的第一步,成功地將五個空的愛心竹筒發完。自2023年12月以來,花蓮市富國路的富有愛心商店竹筒,都由她代收。
◎彼此感恩與成長
在社區品書會的帶動和邀約下,葉姿吟和職志夥伴一起參與了2024年的手語演繹。
多次參與慈濟歲末祝福的葉姿吟,過去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老師,她以往都只是坐在臺下,從未上臺演繹。透過社區品書會的帶動及邀約,她和職志夥伴一起參與了2024年的手語演繹。
葉姿吟特別將今年收到的福慧紅包,展示在簡報上和大家分享。雖然她先前已經拿過好幾年的福慧紅包,但今年的福慧紅包對她而言,有著相當深遠的意義。她說:「這是我第一次站上臺演繹,也是我決定真正走入慈濟,成為慈濟人所領取的第一個福慧紅包,所以我特別將它放在包包裡。」
回想2023年年底,葉姿吟與許多志工、同仁一同前往東大門夜市送祝福。看到志工與店家的互動,她深刻感受到,走入人群和學校的經歷截然不同,但這兩者同樣都是一場修行。
葉姿吟體會到,走入人群與在學校的經歷雖然截然不同,但都是一場修行。
在整理照片時,葉姿吟發現了許多溫馨的小故事,更感受到因緣不可思議。其中有一位店家,之前已經三次拒絕置放愛心竹筒,然而經過0403地震後,大家逐漸感受到愛心竹筒帶來的善效應。
當葉姿吟和郭芝穎向這家商店開口勸募時,意外地得到了店家的支持,這讓站在店外等待的黃秀眞喜出望外又驚訝!
有了成功的經驗後,葉姿吟在到訪尚未加入富有愛心商店的店家消費時,會主動詢問店家是否有意願加入。時時把握好因緣的她,也帶著英國聯絡處的慈濟家人,在返回英國前,一同到富有愛心商店收竹筒,分享店家的法喜。
葉姿吟把握因緣,帶著英國聯絡處的慈濟家人,在返回英國前,一同到富有愛心商店收集竹筒,分享店家的法喜。
力行「立體琉璃同心圓」的理念,雖然郭芝穎、李姿穎和葉姿吟來自不同單位,但現在她們不僅僅是收集各自區域的竹筒,也許是在下班後的散步時段,一個月內她們總會花一點時間,三人聚在一起,共同前往富有愛心商店收竹筒。她們很有默契地將收愛心竹筒,視為彼此精進與成長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