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系列】文.陳秀嫚、張翎慧(彰化)
◎從荒蕪到沃土
來到三義茶山,慈濟志工陳忠厚親自為學員導覽,並細說茶山來時路。(攝影/鄭春金)
十五年來,陳忠厚秉持證嚴上人「敬天愛地」的交付,置心一處全心栽植全有機茶。他背負著上人的期許,堅持只使用酵素,不用化肥,換來了連續九年國家純有機認證。
陳忠厚語帶玄機地問學員:「大家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為什麼都不覺得累?」原因就是「酵素」。
走在充滿酵素土壤的土地上,學員們精神奕奕,享受著微風中的清香。(攝影/吳明土)
由於茶山水源並不充足,順應天地栽種茶葉的陳忠厚在下雨時,會將酵素淋在茶園中,一旦經過雨水稀釋,天氣轉好時,土壤中的酵素和著熱氣,散發出來的含氧量,能讓人在茶園中愈走精神愈好。
「灌溉在這片黃土上的每一滴酵素,都是出於許多師兄師姊的護持。」陳忠厚指著一株株翠綠的茶樹,話語中無盡感恩。
陳忠厚表示,灌溉在這片黃土的每一滴酵素,都是出於許多師兄師姊的護持。(攝影/吳明土)
◎萬物共生便是美
當學員巡禮的腳步,來到氣象偵測站周邊時,陳忠厚指著地上一小撮、一小撮,盛開在茶樹底下艷黃色的「蔓花生」說道:「為了讓茶樹不遭受太多蟲害,這裡的『蔓花生』專為小蟲而開。」
「蔓花生」又名「小花生」,雖然只開花而不結果,卻可以保護土表。但由於它會抑制其他草類的生長,為了保持三義茶園的有機種植,只能小面積種植。
茶樹有機農耕,茶葉品質優良,是大地健康、眾生平安的最佳見證。(攝影/李彥緰)
來到一顆肉桂樹旁,陳忠厚指著幾棵大樹說:「這裡東北季風很強,大樹可以保護茶葉葉片不被風颳破,大樹是為了擋風。」
茶園裡包括種樹,所有環境都有規章,並與有機栽培相互配合。具有香氣的樹,如肖楠和肉桂,通常不會引來蟲害,至少不會招來啃食葉子的蟲子。
在茶園中,每踏一步,都能看到一隻隻綠色的小蚱蜢四竄。仔細端詳每一株茶樹,除了茶花、茶籽,蝸牛、小蜜蜂和小蚱蜢是這片廣闊茶山的常客,也能見到停留在水槽邊成群的白鷺鷥。
精舍德旭師父(左)、德仁師父(右)頂著豔陽,專車趕來茶山與學員會合。(攝影/吳明土)
茶園巡禮中處處充滿驚喜,一排難得一見,用來做水土保持的麝香植物,其香氣濃郁,只要用手觸摸葉片,便能滿手留香。
來自高雄園所的學員王瓊敏開心地說:「今天開闊我們的視野,上茶道課時師姑有介紹,到這邊來經過陳忠厚師兄的介紹,才知道這裡有很多不一樣的茶種,除了兒茶素之外,還有充滿花青素。」
◎將生活美學帶回家
陳惠玨師姊親自示範擂茶技巧,茶葉研磨越細,茶湯越順口。(攝影/鄭春金)
從茶席的布置,到使用茶碗體驗茶湯的溫潤,再到親手擂茶的樂趣,茶山的一枝一葉都源自靜思法脈的精神,每一處細節都與茶緊密連結。
學員林翠茹在擂茶過程中體會到,這是一項增加親子互動的好方法。擺設茶席與小品花,除了能培養靜心與不疾不徐的態度,還可以讓幼兒園的孩子將學習到的生活美學帶回家。
來到三義茶山,不只了解茶山的歷史,更有生動的分站活動,讓學員從生活中發現美學。任何教育,只要從小扎根,自然而然就能將良好的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學員林翠茹(中)分享,「擂茶」是一項可以增近親子之間互動的體驗。(攝影/吳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