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系列】文.紀淑貞(彰化)|圖.鄭春金
走路不疾不徐、舉止優雅、輕聲細語,講師李阿利名符其實最有氣質的人。
「請您跟隔壁的朋友說一聲晚安,好嗎?」講師李阿利以輕鬆、活潑的方式,為7月21日晚間的「如何成為一位有氣質的人」課程拉開序幕。
◎信念很重要
「何謂慈濟人文?」李阿利問學員。
但,慈濟人文又如何與有氣質畫上等號呢?
李阿利師姊以自身經驗,教導學員如何從日常細節中培養氣質。
「慈濟人文就是人與人之間最真、最善、最美的互動。同時在行、住、坐、臥中皆具『動感』的慈濟人文。」李阿利說,所謂「動感」,即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皆寂是賢相。在動、靜中都能保有一顆清淨的心,就是一位優雅有氣質的人。
她將「氣質」分為四個層面──精神有氣質、談吐有氣質、姿態有氣質、行為有氣質。
李阿利師姊特別準備精美《靜思語》感謝卡,希望學員時時懷有感恩心。
「精神有氣質」可以從明辨是非、信念、中道和八正道學習。那麼「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在學員回答前,她先告訴學員,自己想成為一個在各種角色都能扮演得體的人,並且能夠歡喜信受、展現靜思弟子應有的行儀。
「所以,『信念』是非常重要的。」李阿利強調。這堂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學員在教導幼童時,能夠將「慈濟人文」融入教育和日常生活中。
◎美和善在生活中
李阿利師姊請學員上臺,示範走路的姿勢。
好話好好說和說話的藝術與技巧,可以培養「談吐有氣質」。如果能提出一些讓人願意回答,且回答後感到心情暢快的問題,這樣的人就是善解人意,並且讓人感到舒服。能做到這樣,就是說話有氣質的表現。
至於「姿態有氣質」,則包含儀容、儀表和儀態。李阿利教導學員,身行挺直、收腹微笑。走路目視前方,手臂自然擺動,虎口朝前。「不論什麼站姿,都要保持穩重的型態。」李阿利說。
而待人接物和居家環境,能養成「行為有氣質」。若要讓來到大愛幼兒園的孩子都能有禮、有愛,就要從生活中著手,將人與人之間最真、最善、最美的互動,完美地呈現在日常生活中。
李阿利師姊以黃仁勳為例,勉勵所有學員,人生只要努力,必能關關難過關關過。
培育孩童在行進間和習慣上,自然而然的優雅。臉上有笑、心中有愛的孩子,自然能夠影響家長,進而帶動更多人。
課程最後,李阿利勉勵學員,老師是學生的模,而愛與榜樣是教育的本質。大家願意布施寶貴的時間參與成長營,想必都能造就孩子的光明與前途,且一代比一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