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教學新視界】談SDGs 付諸行動最重要

0觀看次
A- A+

【2024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系列】文.張翎慧、溫燕雪(彰化)

劉淑雯詳細和學員分享SDGs的教與學,詳細介紹永續發展教育的教學資源。(攝影/鄭春金)

曾在中小學任教,專長以繪本作遊戲治療的講師劉淑雯,在兒童早期療育研究所,曾與醫師和治療師合作,針對發展遲緩的孩子進行遊戲治療。

劉淑雯認為,透過繪本可以和孩子討論有趣且有效的話題,並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轉化為「習慣」,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跟著繪本去旅行

現在的孩子網路影片看太多,卻少了「觀察」的能力。劉淑雯表示,從繪本的封面就可以引導孩子提問,讓他們通過觀察圖片來抓取線索,提出合理的假設並進行驗證,同時灌輸孩子這個世界並不存在所謂「正確答案」的觀念。

劉淑雯向學員示範說明,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問句」,達到思辨的效果。(攝影/吳明土)

因為孩子沒有學習方面的問題,只是缺乏「動機」。透過提問,能夠促進互動,讓孩子的視覺停留在繪本上進行思考;藉由故事內容,將視野擴展到世界各地。從繪本封面開始發想,認為它是什麼樣的故事,有助於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在念故事時,一定要先介紹作者與繪者,讓孩子學會「感恩的心」。

劉淑雯認為「語言」並不是最重要,「語境」更能激發孩子,讓他們擁有更寬廣的覺察力。「兒童永續書房」收錄了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永續發展目標)相關議題的繪本,她推薦學員善加利用這個網站的資源,讓孩子透過繪本中的故事,更加深入了解「綠生活」。

◎感動收穫與回饋

高雄慈濟大愛幼兒園志工劉家慧是學校手作蔬食的大愛媽媽,課程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事小要變習慣。」(攝影/吳明土)

作為慈濟志工大愛媽媽的劉家慧,在高雄慈濟大愛幼兒園負責手作蔬食課程。課程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事小要變習慣。」她表示,就像慈濟提倡的「一筷省水」理念,珍惜水資源也是SDGs中的事項之一。手作蔬食則結合SDGs中的健康、減碳生活以及愛護小動物──「陸上生命和水下生命」。

「幼兒園的孩子不認識字,講師用繪本的方式,例如:先出現一張圖,那是個垃圾山,從中找資源變成一個樂團,他們就脫離貧窮了。」劉家慧說,慈濟的教育已經融合了這些部分,只是更加強調這一點,讓大家了解這樣的方式,可以很好玩地加深幼兒的印象。

講師請拿到圖卡的學員分享,如何運用圖卡,有效落實「永續 」的情境教學。(攝影/吳明土)

高雄慈濟大愛幼兒園周宜瑩老師表示,這堂課程讓她增加了教學的方式和靈感,也促使她反思如何利用SDGs進行教學,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孩子們能深刻了解。

慈濟臺南幼兒園陳汶奇老師提到,這三堂永續課程,讓她從初步了解永續,到如何利用繪本引導切入,讓孩子可以循序漸進地了解永續的概念。她說,永續在生活中是環環相扣的,有十七個點,每一點都扣環在自己本身,甚至生活中會發生的事物,對於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

講師在課程中,不斷與學員進行互動,活潑生動的方式,深受學員喜愛。(攝影/吳明土)

透過繪本的引導,孩子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如何實現永續。實作活動使孩子可以更深入且具體地理解永續概念,無論是昆蟲的生命週期或是節約水資源等生活中重要的資訊。正如劉淑雯所說,永續並不一定要很複雜或華麗,它可以從一本繪本的故事開頭,讓孩子有更不一樣的體驗與發想。

在一個下午的三堂課中,大家獲得了滿滿的收穫。那麼,回去之後可以怎麼做?劉淑雯建議,選擇一本書與孩子互動,結合幼教六大領域探討SDGs,並在網路上尋找相關資源,最重要的是「付諸行動」。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