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教學新視界】學習後的自我覺察

0觀看次
A- A+

【2024大愛幼教老師成長營系列】文.陳秀嫚(彰化)

「『人文』沒有絕對的答案。」阿板說,答案是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或是在慈濟的氛圍裡面,不斷用全身去感受,找到了之後試著去實踐。

◎莫輕未學 人有無限可能

常說法無定法,教學亦如是,藉由一段簡短的動畫影片詮釋《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品〉,將艱深難懂的經典轉譯成圖文,使其變得輕鬆可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自性寶石」,不要看輕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圖片來源/凌阿板臉書粉絲專頁)

常不輕是一位平凡的修行者,他堅信每個人心中都有閃閃發光的佛性。不管遇到誰,他都會發自內心地說:「我尊敬你們未來都會成為覺者,我們都會在成為覺者的道路上!」

雖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他的想法,有些人甚至對他施以打罵,但他一心只想讓大家知道,只要人人守本分,也是在修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自性寶石」,不要看輕自己,也要尊重他人。每個人終將成佛,就像孩子們會長大,我們不應輕視任何一個孩子,而是用愛來好好教育他們。

馬來西亞的學員吳可欣 ,透過課程了解到,原來可以用畫畫或者漫畫來帶出《靜思語 》或人文的課題。(攝影/陳淑貞)

阿板的漫畫中也描繪了「不輕視」的情境,轉換說法叫「珍惜」,也就是珍惜身邊的人事物,包含一粒米,甚至一滴水。

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吳可欣分享,自己也擅長畫畫,回去後要用自己的心得創作一些畫作與孩子們分享。她覺得,常不輕菩薩的故事不僅提醒老師要對每一位學生保持耐心,更要視他們為未來佛般敬重。

◎透過繪本善用資源

《五百羅漢交通平安》繪本描述一位阿媽在山上祈求平安符,願小孫子生活平安、出入平安。(圖片來源/佛教慈濟基金會版權所有)

如何把繪本融入與孩子的互動當中?謝湘怡和老師們分享了一本可愛的繪本。故事描寫一位阿媽到山上祈求平安符,符上寫著「五百羅漢交通平安」,希望保佑她的小孫子生活、出入平安。在小男孩的成長過程中,平安符化作五百個小人,為了保護他的平安,許多羅漢進而犧牲了自己。

有一次,小男孩陷入一場大火中,最後是大師兄奮力保護了小男孩。當小男孩醒來後,看到一個小人為他擋住了火焰,他立刻捧著大師兄衝離火場。大師兄救了他,他也救了大師兄。故事結尾,大師兄深深地向小男孩一鞠躬後就消失了。繪本最後說到,我們不只是要被人家保護,而是長大之後,要成為別人的羅漢來保護別人。

 各地靜思堂展示慈濟四大志業和八大法印,是孩子們參觀學習的寶貴資源。(攝影/陳先元)

繪本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透過人文的教案及眼光,回頭看看有哪些人為他們提供了哪些事,使他們能夠平安長大,並學會如何表達感恩。藉由這個角度,帶孩子們思考生活中的「五百羅漢」有哪些?

謝湘怡希望老師們可以發揮不同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資源。例如各地靜思堂有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布展,這些都可以作為孩子參觀學習的資源。

◎看見人文的力量

慈濟在土耳其開辦滿納海學校,協助敘利亞難民兒童就學。(攝影/余自成)

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造成人民流離失所。看到孩子們的畫作中充滿了飛彈、哭泣的臉孔,甚至失去了肢體,上人不忍孩子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長大後以仇恨的心面對世界,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因此,自2014年至今,胡光中、周如意等人投入對難民孩童的關懷,慈濟也在滿納海蓋國際學校,希望讓更多的孩子可以接受人文與愛的教育。

在慈濟人的守護和愛的澆灌下,難民孩童心中發生了轉化。畫作裡是一個很大的家,那是「愛」,可以住很多人,是愛的大家庭。難民傑內德便是一個案例,他在小的時候曾是名童工,每天必須工作十三個小時來養家,而他的弟弟則幸運地到了滿納海就讀。傑內德曾對慈濟人分享,慈濟給他物資上的支援,充滿了愛心和鼓勵。

敘利亞志工阿哈瑪傑內德(左一)因為遇到慈濟而得以繼續學業,並感恩慈濟願意將土耳其賑災的重大任務交給他。(攝影/楊景卉)

謝湘怡相信,如果沒有無私的愛,只給物資,他也不會有這麼大的反轉,而這個「愛」,就是人文。最重要的是,傑內德學會把這分快樂再分享給更多人,他穿起慈濟志工的背心,投入了賑災工作,這正是最好的人文見證。

◎美好人文看得見

在平安富裕中,人文如何被看見?

謝湘怡提及親子作家蔡穎卿老師,帶著孩子及家長一起投入生活教育。她認為,這不是華麗物質所能營造出來的氛圍,而是通過與孩子的互動,回到生活感受定靜的「美」與「好」。

盛開的蓮花象徵播下的人文種子,即使我們不在了,這些種子依然會在孩子們心中生根,隨愛與智慧傳遞,讓人文精神永續。(攝影/楊國華)

把心定下來,原來平凡的生活中自有平凡之美。「好」,是發自內心由衷的感恩,而不是矯揉造作所能看到的。「打開的,不是只有我們自己的人文眼光,而是我們也打開孩子人文的眼光。帶著他們回到生活的『美』跟『好』,這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使命!」謝湘怡說道。

也許有一天,當我們不在了,但人文的種子已經布種下去。孩子們可以帶著這個愛的種子,讓人文的種子不斷成長,再傳遞給下一個人,把愛的人文不斷地傳下去,他們的慧命就會比我們的生命還長。

謝湘怡也勉勵大家「做一件比生命還長的事情」,那就是撒播慧命的種子。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