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翎慧(彰化)|圖片來源.擷取自吳湘瀅、吳章榮簡報
「就讓東大門夜市,來完成第八百家愛心商店的里程碑吧!」
因為花蓮東大門夜市業者吳章榮的一句承諾,2022年11月30日,志工黃秀眞達成招募八百家愛心商店的目標。
◎葷素的愛都一樣
因為吳章榮的一句承諾,2022年11月30日,志工黃秀眞達成招募八百家愛心商店的目標。
自2019年起,黃秀眞發心在花蓮市區向店家募集愛心竹筒的放置。由於初期目標皆鎖定素食業者,因此招募速度並不如預期。在一次偶然機會下,吳章榮看到黃秀眞臉書上的動態發文提到,「希望能在2022年年底,完成第八百家愛心商店的目標......」
吳章榮心中納悶:「奇怪,不是加入很久了,怎麼還沒有達標?」於是,他在黃秀眞的臉書上留言:「就讓東大門夜市,來完成第八百家愛心商店的里程碑吧!」
吳章榮表示,當年東大門夜市的愛心商店只有十三家,這是因為販售素食的店家不多,再加上大家普遍認為,慈濟長期推素、勸素,因此將慈濟與素食劃上等號,但夜市的店家仍以葷食為主。
葷食和素食皆有愛,不應因飲食選擇而否定做愛心的機會。
吳章榮和黃秀眞分享,許多店家的葷素選擇並不是他們自己可以決定的,畢竟葷食市場相對較大,為了生計,店家必須作出選擇,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願意行善。
「葷食和素食都是有愛的,不應該因為他做素食或葷食,而否決了可以做愛心的機會。」吳章榮認為,讓葷食業者也加入愛心商店,不僅能招募店家的愛,還能讓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也付出愛心,一同廣植福田。
◎從一善到百善
一般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和「慈濟」的距離很遙遠,但透過愛心店家的廣布,會發現「愛」其實遍布在每個人身邊。
當初收取愛心竹筒時,只需背著一個小背包,如今已經多到三台小推車都裝不下。
雖然夜市中有許多店家販售葷食,但他們都很主動且樂意分享愛心竹筒。當時適逢政府推動「減塑」政策,許多店家不再提供免費塑膠袋,並將收取塑膠袋的錢,請消費者轉投入愛心竹筒。正是這樣的機緣,讓愛心商店倍數成長。
吳章榮提到,當初黃秀眞到東大門夜市收取愛心竹筒時,只需背著一個小背包,如今的愛心竹筒數量已經多到三台小推車都裝不下。「店家不只會自己投錢,也會鼓勵消費者投,秀眞師姊跟店家互動相當好,整個氣氛就很活絡。我相信因為這樣的善循環,大家會對慈濟做的慈善事業或者環保,就會有更高的認同感。」
◎東大門夜市成為友善素食夜市
現在走進東大門夜市,除了專賣素食的店家,其他素食口味選擇也更加多樣化。
由於有愛心店家的存在,許多顧客來到東大門夜市時,經常會詢問「這裡有素食嗎?」再加上0403地震後,慈濟志工經常前來夜市協助大家並振興經濟。
「做生意就是這樣,當有人一直在問的時候,店家就會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增加素食選項。如果能多一點素食,成為大家消費選項之一,這就是一個正向循環。現在走進東大門夜市,除了專賣素食的店家,其他素食口味選擇也更多樣化了。」吳章榮感動地分享。
◎科技傳善的竹筒
當年加入愛心店家時,吳章榮曾與黃秀眞分享,六年前花蓮領先全臺推行行動支付。當時,政府每年都要耗費數十億來回收舊錢幣和紙鈔,再重新發行新鈔。他就想,如果能有一種像行動支付的捐款方式,既能減少政府回收錢幣的負擔,又能節能減碳,還能提升服務效率該多好。
新版愛心竹筒是由十二支回收寶特瓶製成,並新增Line pay條碼,供人掃描捐款。
如今看到新版的愛心竹筒,每一個都是由十二支回收寶特瓶製成,既美觀又時尚,並且新增Line pay條碼,供人掃描捐款。這讓吳章榮感到相當開心,因為只要有手機,隨時隨地都能做愛心。
◎素食供齋善念共振
經歷了風災和地震, 2024年七月吉祥月祈福會上,慈濟基金會特別邀請東大門夜市的業者們,一起以素食料理參與供平安齋。基金會同仁也很用心地在每位店家提供的美食前方,擺放一張連結店家地址的QR code,讓喜愛這道素食的民眾能夠再度光顧店家。
吉祥月祈福會上,慈濟基金會邀請東大門夜市的業者們以素食料理參與供平安齋。
這場短短的祈福會,凝聚了業者和慈濟的心。正如業者曾玲珍所分享,當大家共同擁有相同的信念、理念和想法時,便能將每個人的善念聚合在一起。
業者謝慧雯不僅用心準備美食,還根據食材的特性,分別取了代表吉祥的祝福語。例如:稻荷壽司諧音志同道合菩薩行;花椰菜拌炒白木耳寓意火樹銀花慶吉祥;煎櫛瓜再裝飾一些菇類,象徵櫛比鱗次聚福緣。
匯聚全球善念共振,無私大愛祝福天下平安。原名為「愛心商店」,現已正名為「富有愛心商店」。經過五年多的不懈推動和努力,花蓮已有兩千多家富有愛心商店加入,全臺計有三萬六千多家,正向四萬家的目標邁進。
當大家擁有相同的信念和理念時,便能將每個人的善念聚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