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弄「小不點」發揮微妙功力

0觀看次
A- A+

文.張如容

「古坑環保點」志工,在簡麗娟(右一)與余天助(左一)的陪伴下,黃建民(左二)和菩薩們一起守護古坑環保點。(攝影/張如容)

走入一條長長窄巷的盡頭,別有洞天。在轉角處,有一個專門進行資源回收與分類的「靜謐」環境──古坑環保點。這裡的設備極為簡陋,在磚造矮牆上用鋅板搭建而成,沒有大門,也不需要鎖,唯鐵皮屋簷下的「慈濟環保教育點」七個字相當顯眼。

◎結下好緣 菩薩足跡千日行

巷外緊鄰古坑鄉中山路,沿街有鄉公所、鄉農會、郵局,還有林立的店家,這裡是古坑鄉的繁榮之區。此環保點自2009年1月11日啟用至今,鄉親們已習慣將自家的回收資源送到此,甚至住得再遠,也願意前來。

2009年1月11日古坑環保點啟用,幕後的主要推手簡麗娟師姊感恩大家的護持與成就。(攝影/黃昇傑)

「為何願意?這要感恩黃建民師兄及環保菩薩們經營得好。建民師兄每天守護在此,還用心環保教育喔!」慈濟志工余天助讚歎這群老菩薩的堅韌願力。有時候,即便志工還沒到場,鄉親們也會主動把資源放入「所屬」的籃子裡,很有分類概念,可以說是「環保點的忠實主顧」。

古坑環保點,由余天助的同修簡麗娟帶著一群環保志工,從中年一直做到老年,一步一腳印為了環保愛地球,刻苦耐勞一起走過了十五個年頭,五千多個日子如一日。隨著歲月的流逝,環保志工也都逐漸年長,年紀多數已七十多歲,甚至八十歲。

余天助師兄感恩地主劉新居大德(中)無償提供空地給慈濟志工做為「古坑環保點」。(攝影/黃昇傑)

「因為回收再利用,唯有保護地球資源,就不會製造垃圾問題。」1995年受證的簡麗娟,受到證嚴上人法的啓發,深信資源回收的重要並發心立願。她希望能找到一個環保點,於是想方設法去詢問和勸說環保的重要性,這才有了現在的古坑環保點。而這七坪大小的地方,正是她的慈濟會員劉新居大德無償提供的。

◎尖兵守護 理念深入鄉親心

這個難得的寶地沒有任何設備,四周厚厚的鋅板當牆相當牢固,屋頂也是用鋅板覆蓋,未到夏天,環保點就像一座「烘爐」般悶熱。時常做得滿身大汗的黃建民開朗地說:「感恩地主無償提供,這裡本來就沒申請水電,當然無法吹電風扇,已習慣了,就是小黑蚊多一些,都點蚊香。」

八十歲的黃建民是古坑環保點的「環保常住」,自啟用起,他便和鄉親提倡「清淨在源頭」的重要。(攝影/張如容)

被古坑志工尊稱為「環保常住」的黃建民,於2005年受證,如今將近八十歲。雖然背駝了卻做得身體硬朗,幾乎每天都來環保點做整個上午,傍晚再來一趟,然後才到自己的田園照顧有機酪梨和芒果。他說:「因為這裡沒有水電,天暗之前要分類好,做妥了才去田園。園是自己的,沒那麼要緊,從園裡回家八點才吃晚餐。」

環保點成立初始,曾被放棉被、廢棄椅子等不可回收的物品。「我很怕被放置垃圾或廚餘。若是讓人有了錯誤觀念,環保點的環境就會受影響。一定要顧好!」住在隔壁的黃建民,認為守護環保點是他的責任,又因長時間守護,經常與拿著資源前來的鄉親不期而遇,他便會面帶微笑順勢說明「清淨在源頭」的重要。

古坑環保點的志工,將整理好的資源回收物搬運上車。(攝影/沈秀雲)

「紙餐盒要沖一下水,不要殘留菜渣,就不會引來老鼠、小狗;飲料杯也要沖水,才不會生螞蟻。請先在自家把紙類、塑膠類、瓶瓶罐罐分類好。」一個人來講一次、十個來講十次,黃建民樂「說」不疲。而且近幾年來,在公部門努力宣導推動下,環保觀念深入民心,進而提升環保理念。

「鄰居也會對我說:『看你做到背都駝了,我們就在家先分類一下,舉手之勞減輕師兄的負擔。』」黃建民一邊彎腰做,一邊分享他與鄉親的溫馨互動,臉上洋溢著甘之如飴的笑容。鄉親們因感動而貼心,養成了良好習慣,把資源整理好再帶過來。這些資源,再由志工許文在運送到斗南鎮的雲林聯絡處環保教育站集中存放。

熱愛環保的許文在師兄在古坑環保點啟用時,分享了他做環保的心得與法喜。(攝影/黃昇傑)

◎長存心中 心路歷程的風光

志工們不分彼此都很親。從事裝潢的高文瑞五十多歲,算是後進較年輕的志工,他每次看見黃建民汗濕上衣,一天換好幾件,心生不捨地說:「有時候他的身體也會不舒服,有一次不小心他被車子撞到了,大家會幫忙補位,幸好經過送醫治療後,無大礙。」

對於不能回收的垃圾,黃建民會主動拿回家丟垃圾車。高文瑞還笑說:「如果我們慢一點來,工作會被建民師兄做完,就沒得做了!」更讚歎他幾乎沒假日:「過年、過節我們有事業、家業要忙,他自己一人過來做,從沒有怨言。」

從事裝潢的高文瑞師兄(左)說:「如果我們慢點來,環保會被建民師兄做完,我們就沒得做了!」(攝影/張如容)

還有一位環保尖兵──八十歲的陳麗珠,她腦筋靈光、講話有條有理,也是簡麗娟的長期慈濟會員。住在環保點附近的她,走路前來,當作健身運動。

陳麗珠把晚年的生命都奉獻給環保,最推動「出門要帶購物袋,一定要落實」的理念。她希望人人能仔細想想:「每個人拿店家的一個塑膠袋,回去就丟掉,若沒回收變垃圾,很浪費資源,我們都要為保護地球盡一分心力。」

八十歲的陳麗珠腦筋靈活、講話有條理,是古坑環保點的尖兵。她不斷鼓勵大家出門帶購物袋,珍惜資源、減少垃圾。(攝影/余景昇)

因為空間狹窄,又堆滿了資源,大家只能站著彎腰做分類。2024年7月16日下午,天氣正熱,余天助與簡麗娟特地提著點心來到環保點為大家消暑。

余天助感動地說:「真的很克難,菩薩們做環保的精神很令人佩服!從這裡載回雲林聯絡處的資源,每次都被讚歎 Number one!分類整理得很好,是一個最清潔的環保點。」

鄉下志工少,環保點能夠維持至今,需要有很強的凝聚力。為了減輕地球的負擔,余天助與簡麗娟就如一個大桶箍;而簡麗娟帶著會員,就像母雞帶小雞,一路陪伴他們堅定一念心,繼續耕耘下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