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組長 留下了善與愛的遺產

0觀看次
A- A+

文.黃怡慈

賴黃碧珠師姊多年來在社區用心耕耘及真性情的付出,即使在病痛中仍堅守慈悲信念,留下永恆的精神遺產。(攝影/林瑞茂)

在我還不是很熟悉慈濟社區責任體系時,有位口音很鄉土、很會招呼人,身材微胖,走路有些蹣跚的長輩,時常在活動聚會裡坐鎮張羅,模樣很像家鄉從小疼愛我的嬸婆般照顧我。

這位師姊甚至在組隊需另覓真善美窗口之時,打電話邀請我承擔這個任務。我考量到自己初受證,加上工作關係無法全力以赴而婉拒。即使我已經換過許多理由拒絕多次,她仍不嫌棄我年紀尚輕、經驗不足,苦口婆心地邀約。

◎以信任灌溉新人 用慈悲調味

人因承擔而成長,因被信任而更負責任。縱然成長的過程跌跌撞撞,悟性緩慢,但透過每次的活動採訪,眼睛倒是愈看愈亮,臉皮也愈磨愈厚;不懂就問,不會就學。

賴黃碧珠師姊祈願多一個人吃素,就多一分對地球以及對生命的祝福。(攝影/何百寅)

現在想來,若不是賴黃碧珠師姊當年對我的信任與鼓勵,我可能沒有這種有別於同齡友人的學習成長機會。經過幾次合作,我也感受到了她對晚輩的尊重,沒有一副自認資深便要輾壓新人的姿態,以至於我們日後合作都能順遂愉快。

賴黃碧珠師姊生前最愛用素食與人結緣,時常自掏腰包,撐著疼痛的腳,站在熱氣騰騰的廚房,每一道菜餚都蘊含著她的慈悲與愛。對她來說,每次的用心烹調,都是呼應上人勸素的機會,更是一種喜悅與奉獻。

她把這分堅持注入每一個餐盒中,將美味和善念傳遞給他人。我相信,收到這分善意的人,心中一定也會感受到那分溫暖與愛。

◎盤點生命價值 莫輕一念善

 2013年嘉義縣大林鎮「七月吉祥月」祈福會暨健康講座,活動圓滿結束後,賴黃碧珠師姊以麵線與民眾歡喜結緣。(攝影/張竣彥)

上人要弟子們「盤點生命的價值」,其價值在於一個人在世上能否善用時間,懷著善意,做有益於社會的事。無論是給人一口茶、一碗飯,哪怕僅僅是一個微笑或輕柔的話語,無形中都在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生命的價值。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說:「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說明了即便是一件微小的事情,也可能引發重大的影響。同理可證,一個默默行善的人,相信也會帶動一場善效應。在社區付出多年的賴黃碧珠師姊,獲得不少村民和照顧戶的肯定,她的付出為他們帶來了心靈、觀念或生活上的改變。

2018年8月臺灣南部因熱帶性低氣壓引發豪雨,慈濟人迅速動員協助與關懷,賴黃碧珠師姊(右二)致予證嚴上人慰問信及全球慈濟人的祝福。(攝影/劉志銘)

我們在付出當下的心念,絕對是純潔無瑕、無所求,除了被公開報導所流傳,否則我們不知道自己微不足道的善舉,會帶給另一個生命怎樣的漣漪。

有次訪問賴黃碧珠師姊,她告訴我並留給我至今仍深烙於心的一句話──「難行能行」。在她七十二年的生命中,肯定經歷過許多風雨跌宕,她用自己的生命凝鍊出一句句智慧的話語,教育著我們這些晚輩。

在社區推行會務時,肯定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然而,從她堅毅的眼眸與堅定的行動中,吐露出「難行能行」四個字,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她的一生。她多年來在社區裡的用心耕耘及真性情的付出,不僅帶動了我們,也深深影響了我們。

◎臨終信念彌堅 精神永流傳

大林慈院陳金城副院長帶領醫護團隊和訪視志工,前往賴黃碧珠師姊家進行法親關懷。(攝影/文翊樺)

當賴黃碧珠師姊被醫生宣告病情的當下,她面臨著身體使用期限將至的現實。複雜的心情從困惑、奮戰、接受、放下到自在,最終體現她在組隊裡一貫的大家長的風範。後期,她的身體越來越由不得自己,從一個習慣照顧他人的志工,變成需要別人照顧的病人,她的心中不免掠過一絲不安。

在心蓮病房時,賴黃碧珠師姊對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充滿了深深的感激,不斷地向他們道謝。每一次的微笑、每一聲感謝,都是她對周遭人無聲的回報。即使在病床上遭受癌細胞吞噬之時,她仍顯露出照顧他人的本性,經常關心看護是否吃飯。看護感慨地說:「怎麼像是妳在照顧我。」

 大林鎮慈濟志工於每週定期舉行《證嚴上人衲履足跡》讀書會,賴黃碧珠師姊(左)與女兒賴佳妙一同參與共修。(攝影/張竣彥)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賴黃碧珠師姊依然緊握心中的光明與信念。她決定不剪頭髮,要梳慈濟頭,還要回來做慈濟。她的家人謹遵遺囑,用正念陪伴著她,還有師兄師姊及法師的助緣下,誦經聲在她耳畔迴響,傳遞著無限的祝福。

雖然她的溘然長逝令人感到惋惜,但當我們看見她面容微笑地躺在那裡,相信她已帶著自己的福報離開了這個世界,跟在佛菩薩身邊,乘願再來。

賴黃碧珠師姊那豐盈的熱情與善念,已化作無形的光輝,照亮了每一個曾與她相遇的生命。這分愛與善良的遺產,將永遠留在我們心中,繼續傳承下去。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