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慈濟旗」飄揚的那一刻

0觀看次
A- A+

文.林濟展

臺南慈濟志工前往後壁區進行安心家訪,後壁區長陳玉惠(右)帶著志工前往關懷民眾。(攝影/陳誼謙)

「以前賑災時,現場一定會出現『慈濟旗』。現在在臺灣,慈濟人到災區關懷,如果有慈濟旗帶領慈濟人走入社區關懷,會更有意義。」在臺南鹽水的安心家訪記錄,觸動了北區資深攝影志工沈萬清有感而發。

2024年7月24日凱米颱風來襲,於25日及26日對南部地區帶來嚴重淹水災情。自26日起,各地淹水情況逐漸消退,慈濟立即展開受災地區的清掃行動及安心家訪。

◎影像紀錄中的觀察與改善

颱風過後,家戶門口堆滿清出的垃圾及報廢家具。(攝影/郭明娟)

水患過後,許多住家泡水家具,在社區的巷道間,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加上進出清運的機具,讓原本狹小的巷弄,更形窘迫。

連日來,志工在進行安心家訪、致贈安心祝福禮時,由於多條路線同時進行,加上巷道狹窄,安心祝福禮補給車只能停放在固定地點等候。烈日當空下,志工手提安心祝福禮隨隊前進,一手垂掛三、四袋,每袋近半公斤的祝福禮,體力的負荷頗重。

針對此一狀況,7月27日,臺南慈濟志工團隊在結束當天的安心家訪後,決定使用推車隨同家訪志工組深入社區。有了推車裝載安心祝福禮,不僅減輕了志工手上的份數及重量,更可以隨時機動補給。

◎慈濟旗引領志工深入社區

沈萬清師兄提議,若每台推車都能掛上一支「慈濟旗」,將會非常有意義。(攝影/陳誼謙)

7月30日,臺南慈濟志工在新營共修處集結,準備再度前往鹽水區安心家訪。志工們將安心祝福禮搬上推車後,一向膽大心細的沈萬清師兄,便提議如果每台推車都能掛上一支「慈濟旗」,那就太有意義了。沈萬清並當場展示了他在國外賑災時,拍攝到慈濟旗飄揚在發放現場的感動畫面。

沈萬清自1996年7月1日,即擔任映像志工聯誼會(真善美志工的前身)的攝影種子講師,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的攝影經驗。對攝影有濃厚興趣的他,通過自學提升專業攝影技能,除了投入慈濟的重要活動攝影記錄外,還曾隨同慈濟賑災團前往大陸及北朝鮮,進行國際慈善關懷記錄,其相關照片皆成為慈濟重要的典藏影像。

1999年北朝鮮連年天災,糧食短缺、饑荒成災,慈濟賑災團前往發放物資。(攝影/沈萬清)

志工從善如流地立即找來慈濟旗掛上。就這樣,在鹽水地區第二次安心家訪的菩薩道上,慈濟旗首次飄揚,這一畫面經報導後,嘉義及高雄慈濟人在後續執行家訪時,也將慈濟旗帶出,帶領志工深入長街陋巷進行關懷。

「慈濟旗」引領著慈濟志工現身關懷,讓許多志工非常感動,因為他們親身體驗到經常傳唱的《慈濟功德會會歌》中所展現的慈濟精神。在社區發放現場,更聽到部分師兄姊唱著《慈濟功德會會歌》:「慈濟發祥地,禮拜靜思堂;慈濟功德會,隊伍浩蕩長。憫念貧苦病患,奔走長街陋巷......」

「慈濟旗」的出現,帶領慈濟志工進入社區關懷,不僅讓人見證到慈濟精神,更看到慈濟志工的人間菩薩行。

嘉義及高雄慈濟人執行家訪時,也攜帶慈濟旗深入長街陋巷進行關懷。(攝影/沈萬清)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