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更想募到您的心!

0觀看次
A- A+

分享.顏惠美(靜曦)(花蓮慈院常住志工)|整理.編輯組

「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念」,花蓮慈院大愛醫療溯源館於2023年5月14日上午正式啟用。(攝影/徐政裕)

有一天,我在花蓮慈院「大愛醫療溯源館」前的服務台值班時,一位中年太太匆忙走過來說:「哎呀,我要捐款,怎麼一下子到五樓,一下子到一樓,這樣跑來跑去,我真的跑得很累!」

我立刻說:「來來來,這邊請坐,有什麼事情?您想要捐什麼用途?我們都可以(協助)啦!」這位太太表示想要捐款給醫院。

「哇!真的謝謝您!捐醫院有醫院的收據,請問您要用什麼方式來捐款?」我問道。

「能刷卡嗎?」

「當然可以刷卡啊!」

「我的卡不一樣哦!是銀聯卡。」

以尊重生命理念而成立的「心蓮」病房,希望病人在這裡能有尊嚴地面對疾病與生命,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攝影/陳毅麟)

老實說,我真的沒有聽過這種卡。經過詢問,這種卡相當於現金;由於這位太太不想一直領取現金來捐款,待我向財務室確認後,得知能夠順利捐款,令她非常高興,隨即也與我分享捐款的原因。

原來,她的父親曾在花蓮慈院加護病房受到很好的照顧,無奈年紀大了,情況變得越來越糟,後來轉到心蓮病房。這段期間,由於父親已經無法說話,也沒有了力氣,家屬不知道該如何與他溝通。

護理同仁善用手持式輔助溝通器,讓無法言語的年長病患,也能與家人溝通。(攝影/夏玉心)

後來,一位年輕的男護理師,拿起一隻類似聽筒的助聽器,儘管沒有直接靠近,只是坐在這位父親的身旁,他就能講出話來,家屬都感到非常高興,這位太太也感動得掉下眼淚。她說:「你們的護理同仁真的很好,讓我爸爸在最後一程的時候,能夠得到大家的關心和照顧。」她接著說,雖然父親已經離世,但她告訴父親:「爸爸,我們會為你做一點事情,你安心,我們會來回報的。」

因父親受到花蓮慈院的悉心照顧,家屬決定捐款回報這分關懷,希望更多人能得到同樣的照顧。(攝影/胡青青)

當我帶她去刷卡時,我對她說:「太太,實際上我們最需要像妳這樣子孝順的子女,來加入我們的委員行列!因為這麼重視家裡的長輩,也是我們慈濟人最愛的,您可不可以來參加培訓呢?」她表示家中仍在經營生意,非常的忙碌,只能盡量捐款。

雖然這位太太婉拒了我的提議,但我仍請她回去考慮,因為(見習)培訓每月只有一天,不會對她的工作造成太大的影響。她坦承,其實有很多人邀約過她,或許是因緣尚未成熟,並對我的誠懇表示感激,表示會再考慮一下。

最後,這位太太共刷卡捐了50萬。她更表示,未來捐款會再到醫院來找我捐。我則是不忘鼓勵她:「期待您也加入慈濟的行列哦!」

(整理自2024年7月23日志工早會)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