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他人的苦,看見自己的責任~廖森煌的慈濟路

0觀看次
A- A+

文‧劉麗美

「妳去就好!」十幾年來,每次有慈濟活動或分享,廖森煌對太太葉素滿的邀約,總是這麼回應她。

廖森煌從自來水廠退休,擁有水電專長。退休前,他經常走入偏鄉協助造橋鋪路;退休後,在太太的接引下,曾參與慈濟見習課程,但他坐不住,只去了一次就放棄了。

◎運送輔具,感動投入

廖森煌與太太葉素滿至馬祖送輔具,讓他感動滿滿。(圖片來源/嘉義輔具平台提供)

去年,廖森煌得知輔具平台要前往馬祖送輔具,為了重溫年輕時在此當兵的回憶,他與太太一同報名。不料,一趟馬祖輔具行,卻讓他感動滿滿。

在馬祖運送輔具時,廖森煌看到一位臥病的阿公,忍著病痛蜷縮在不穩的小木床上。當志工送來電動醫療床,阿公感激的眼神,深深觸動了廖森煌,感受到送輔具的意義,可以幫助弱勢家庭,真正走入人群,苦民所苦。

廖森煌(左二)到偏鄉送輔具,讓行動不便的居民能夠得到幫助。(攝影/方妙妃)

廖森煌回到嘉義後,立刻投入輔具平台,發揮所長維修輪椅,將手動病床改為電動病床。過程中,他學到了許多專業維修技術,並加入運送輔具的行列,葉素滿不但全力支持,還與他一起翻山越海到偏鄉送輔具,讓行動不便的居民得到幫助。身為人文真善美的葉素滿,還以文字及照片記錄了輔具志工慈悲的身影。

◎跨越困難,堅持行善

不畏滂沱大雨,廖森煌(右一)跟著志工將沈重病床送至案家,雨水及汗水讓大夥全身濕透。(攝影/葉素滿)

炙熱的夏季,午後雷陣雨來得又快又急,志工原本與案家約定了時間,出發前雨勢卻越來越大,案家住在五樓,且是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搬運可能有困難。原本案家表示要放棄申請,但輔具窗口陳明周認為應該要到現場看看,他鼓勵志工:「幫助貧困家庭更要克服困難搬運,不要輕易放棄!」

廖森煌跟著志工一同前往,大夥合力抬起沈重的病床,氣喘吁吁地踏著一階又一階的樓梯往上走。等到全身濕透地上到五樓,再協助挪出空間,安置好病床,讓睡在客廳老舊椅子上的病人,身心都能得到安頓。志工離去前,案家一句:「我覺得慈濟救人很慈悲!」讓志工深受感動,那一刻,一切的辛苦都很值得!

案家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公寓五樓,志工不畏困難,合力搬運病床,踏著一階又一階樓梯往上走。(攝影/葉素滿)

然而,親送輔具到家,偶爾仍需忍受善解案家的情緒。一位從事美髮工作的民眾,因母親跌倒而申請助行器。當聯繫到案家時,廖森煌夫婦評估需再增加輪椅,並表示會儘快安排運送。不料一番美意,卻換來對方多次的牢騷,口氣不佳表示自己很忙,沒有時間收輔具。

原本廖森煌也起了煩惱心,在葉素滿的勸說下,他換位思考,體諒個案因忙於工作和照顧母親,著實辛苦。夜晚九點多,廖森煌夫婦出門送輔具,由於夜晚視線不佳,他們花了一番工夫才找到路。當案家看到夫妻倆出現在暗巷,辛苦送來輔具時,倍受感動,也對自己先前的態度深表歉意。

不管白天或黑夜,只要輔具平台有需要,廖森煌(右前一)即放下手邊的工作,投入輔具運作。(攝影/施哲富)

如今廖森煌不僅做輔具,也說慈濟,只要輔具平台有需要,他即放下手邊的工作;他也邀約朋友一起加入,還用真誠感動了十多年未繳功德款的朋友成為會員。在最近病床缺乏的情況下,他更將時間投入於改裝病床。由於電動醫療床需要安裝馬達,他不但出力,還自掏腰包護持器材。

今年,他再度參與見習志工培訓,這次不但「坐得住」,還更有「行動力」,與太太同行菩薩道,發揮大愛的良能,幫助更多苦難人。

廖森煌(右一)投入輔具平台運作行列,不畏天氣炎熱高溫,與志工將手動病床改電動病床。(圖片來源/嘉義輔具平台提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