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馮雅鈴(台中慈院副護理長)/2024年6月21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
一位罹患口腔癌的患者,由於病情嚴重,必須使用鼻胃管和氣切管,而左邊臉頰也被腫瘤壓迫變形,幾乎完全改變了原本的模樣。
住院期間,我們使用紙筆溝通,與他的家人也相處得非常融洽。然而,隨著他病情逐漸惡化,他和妻子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儘管患者已逝,但護理人員和家屬仍在病房中留下了一段難忘的回憶和故事。(攝影/林孟樺)
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夢。夢中的背景是一片白色,而那位患者不再需要鼻胃管和氣切管,腫瘤也痊癒了。他的模樣,就和身分證上的照片一模一樣。在夢的最後,他對我說了一句「謝謝妳」。
當我醒來,不禁感到困惑,為什麼會做這個夢呢?因為他明明還在病房裡。幾天後,患者因病情關係,圓滿地離開了。我想,這或許是冥冥之中註定的緣分。
護理人員無微不至地照護患者,彰顯了護理工作的價值與重要性。(攝影/曾秀英)
另一位接受化療的阿伯,因為治療的需要,必須定期來醫院。因緣殊勝下,他住進了我們的病房,而我正好是負責照顧他的人。由於他都獨自一人前來,因此我會抽空與他聊天,為他加油打氣。
有一天,他對我說:「我覺得妳是一個很溫暖的人,因為就算再忙碌,眼神之中也會露出一點微笑。而且妳工作不慌不忙,動作很輕柔,我覺得讓妳照顧,是我的福氣。」
從這兩個個案,我看到了身為護理的價值。
護理師透過溫暖的微笑和帶動,讓病童感受到溫暖和安全感。(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一般人認為,護理工作很忙碌,不建議做這份工作。但我認為,只要在工作中找到自我價值,發現樂趣並用心去做,相信一定會有繼續下去的動力。
雖說護理師的職責是給予病患和家屬身體及心理上的支持,其實從一些患者的回饋中,我們可以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智商與情商,使自己的護理工作變得更美好。每個患者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良師,並在互相學習中共同成長。
許多學弟妹會說:「阿長,臨床工作好累,我好想放棄這一切!」但我告訴他們,換個角度想,如果躺在病床上,或者開刀房中是自己的父母呢?這樣一來,即使再忙再累,也會覺得甘之如飴。
有一句《靜思語》:「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夠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這才是最幸福的人生。」只要我們用心,患者都能感受到溫暖。所以,對的事情,做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