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陪伴到最後

0觀看次
A- A+

分享.沈煥庭(臺中慈院胸腔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2024年6月15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

在加護病房工作了將近15個年頭,我與醫護團隊經常在患者的生死一線間來回穿梭。儘管我們總是卯足全力、奮鬥不懈,但也無可避免地會遇到無法挽回的時刻。

臺中慈院與慈濟人醫會至仁愛之家健檢,沈煥庭醫師為住民做理學檢查。(攝影/賴廷翰)

偶然讀到這篇祈禱文,深深觸動了我......

不想再迷戀成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專家,
只想當一個,生命的陪伴者;
不想再沉迷於扮演一個拯救生命的英雄,
只想與你,平起平坐,望著你、聽你說故事。
不想要再去改變別人的生命,
只想走入生命的更底層,
深深的聆聽......

呼吸照護中心設有生理監視器、加壓空氣、加壓純氧、抽痰器、呼吸器以及多功能病床等設備。(攝影/劉明繐)

43歲的陳先生在2019年,因為一場車禍改變了他的人生,從此長期臥床,不省人事。雖然他對周遭的人事物還有一些基本反應,卻已經無法認得家人。

他做了氣切手術,接上了呼吸器,在車禍後的一年多裡,一直在機構接受照顧。某次因緣,讓他來到臺中慈院住院;出院後,他的太太因為不捨他孤身一人在機構,毅然決然地將他接回家自行照顧。

一位依靠呼吸器維持生命的患者,照顧者每天都要幫他翻身拍背、抽痰換藥,甚至還要學會居家呼吸器的基本操作和處理。由此可以想見,太太的壓力非常之大。

陳先生每次住院,他的器官都會進一步衰竭。(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從2020年到2024年2月,陳先生總共在臺中慈院進出了15次加護病房,其中13次就是由我負責照顧。

你可能會問,是不是因為家人照顧不周,才導致他頻繁地住院?其實並不是。相反地,他的太太照顧得非常好。舉例來說,這名患者原本尾椎和薦部的褥瘡有拳頭那麼大,經過三年多,褥瘡縮小到只剩50元硬幣大小。

然而,這場車禍徹底改變了他的身體狀況,直到今年2月,他的肝腎幾乎徹底衰竭。2023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陸續觀察到這種跡象,並與家屬進行了幾次懇談,居家安寧團隊也早早地介入。

「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並非臨終前才做,在病人意識清楚時陪伴回顧一生,把握時間說出想說的話,可以讓彼此放下遺憾。(攝影/卓冠伶)

無法言語的陳先生究竟承受了什麼樣的苦難?他在腦出血後,不僅面臨左眼慢性感染的問題,還需依靠呼吸器維生。他的胃部排空功能不正常,必須使用鼻胃管抽掉胃液,同時透過十二指腸管灌食,因此容易導致胃潰瘍反覆發作。此外,他還併發了不明原因的肝硬化、脾臟腫大、糖尿病腎病變、慢性貧血、血小板減少,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他的自律神經失調表現為血壓忽高忽低,使得照顧難度逐漸增加。而我們也感受到家屬面臨了極大壓力,因為他們也了解患者的狀況正在持續惡化。

心蓮病房團隊在與我和家人溝通後,由於患者肝腎衰竭已無法逆轉,不建議進一步的維生治療或洗腎等措施。同時考慮到家人無法持續照顧患者的情況,我決定將他轉移到心蓮病房接受照顧。臺中慈院的心蓮病房對於這類需要居家呼吸器使用的患者,提供了細心的照顧,令我非常感激並深表佩服。

醫護團隊為了孩子,將患者的左手製成石膏手模。(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這名患者有兩個大約國中生年紀的孩子,他們平常忙於課業,再加上遠地就學,因此無法經常陪伴父親。但是,他們知道父親的時間不多了,因此最後都暫時和學校請假,專心地陪伴父親。

醫護團隊在聽到兩個孩子的故事後也很感傷,為了讓孩子們未來還能感受到父親的存在,他們想出一個辦法,將患者的左手製成石膏手模。孩子說,如果日後心中感到無力時,還可以握住父親的手模來懷念他。說實話,這個手模做了好幾次都失敗,最終在某次因緣下成功了,團隊也都非常欣慰。

加護病房無法為患者做到的事情,心蓮病房團隊做到了,感謝團隊讓愛陪伴到最後。(圖片來源/螢幕擷取畫面)

後來我參與了一些後續的會議討論,了解到心蓮團隊竭盡所能,認真地為這位患者安排了一次非常舒服的泡澡。大家要知道,對於依賴呼吸器的病人來說,這是多麼困難的事情。我們還協助他的子女完成一本父親的生命畢業紀念冊,同時使用療癒卡片來膚慰家屬的悲傷。他的太太也從一開始內心抗拒,不願意讓先生住心蓮病房,到最後對團隊的陪伴感到非常感恩。

我非常感動的是,因為在加護病房無法為患者做到的事情,心蓮病房團隊做到了!特別感謝團隊讓愛陪伴到最後。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