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東京代代木公園

0觀看次
A- A+

文.簡毓嫺 

和家人到東京旅遊,拖著行李走出澀谷車站,冷冽的空氣迎面而來。人車熙攘中,瞧見車站路邊幾處空地上,有成堆的破舊被毯。再仔細看,被毯裡面似乎裹著人。在時髦又五光十色的東京街頭,無家可歸的街友瑟縮在這座霓虹城市的一角,顯得有些突兀。

隔天,我從家庭旅遊中脫隊,穿上「藍天白雲」慈濟制服,與東京幾位熟識的慈濟法親們會合。這一天,是東京慈濟志工例行在代代木公園為街友發放熱食的日子。志工們每個月兩次為街友提供熱食,年復一年,一做就是十四個年頭。

東京慈濟志工每個月兩次在代代木公園為街友發放熱食,年復一年,一做就是十四個年頭。(攝影/簡毓嫺)

走進代代木公園,一旁幾棵大樹已落光了葉,只剩光禿禿的枝椏兀自伸展著,為冬天的景象增添了幾許寒意。發放時間未到,將近六十位街友已排起長長的隊伍,站在一旁靜靜地等待。若不說他們的身分是「街友」,實在與一般路人沒什麼兩樣,頭髮、服裝也都打理得算乾淨。只是他們的臉上,多了點滄桑,少了點自信。我想起澀谷車站旁睡在地上的街友,不知道這隊伍中,有沒有他們呢?

熱食發放前,近六十位街友已排起長長的隊伍,靜靜等待。(攝影/簡毓嫺)

志工們快手快腳地趕緊布置場地,擺起桌子,放好電鍋、碗及餐具,在樹上及桌前都綁上慈濟旗幟。人人在發放前都已規畫分配好工作,因此志工們的動作是熟練又快速。為數不多的東京慈濟志工,有一部分人力已前往能登為地震災民煮熱食,留在東京的志工就算人力吃緊,仍是盡責的承擔起這份工作,只為讓街友們能有一頓溫飽。

為數不多的東京慈濟志工,在人力吃緊的情況下,仍盡責的承擔起熱食發放的工作,只為讓街友們能有一頓溫飽。(攝影/簡毓嫺)

開始發放前,慈濟志工整齊地站在街友們對面,志工黃韻璇拿起麥克風,用流利的日語跟大家問候:「大家好!很感恩大家來到慈濟熱食供應現場耐心等待。今天的菜單是什錦燴飯,還準備了讓身體溫暖的薑湯。一月份開始進入寒冬,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重身體,不要感冒了!」

她接著說:「今年一過年就有天災人禍,日本慈濟從一月十三日開始就進入石川縣穴水町的避難中心跟醫院,為許多災民提供熱食發放,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給災民一碗睽違已久的熱食。看到災民們一邊說著『謝謝』的笑容,志工們都覺得很幸福!希望大家一元不嫌少,一百元不嫌多,您們的一點心意累積起來會成為我們堅強的後盾。接下來讓我們靜下心,為能登地震受災的災民們祝福,期盼他們能早日回到正常的生活。您的祝福,相信他們一定會收到!」

志工黃韻璇帶領街友們一起為能登震災災民祈禱,並期待募得他們的一分愛心。(攝影/簡毓嫺)

志工們深深的一鞠躬,隨著日語版〈祈禱〉的樂音響起,悠揚的女聲帶動出大家內心的一片寧靜,街友們跟著志工一起唱出心中的那份祈禱與祝福。我閉上眼,用耳朵細細感受當下:風聲、車聲、樹上的鳥叫聲,似乎都漸漸消失了,只剩下誠心祈禱的歌聲,在寬闊的代代木公園中迴盪。我還感覺到,鼻子吸進去的冰涼空氣,似乎都多了點溫度與濕度......啊!那或許是因為心中感動,而引起的鼻頭發熱微酸吧?

祈禱結束,志工們手捧愛心箱,走到街友前躬身勸募愛心,好幾位街友也踴躍的投下零錢。有街友謹慎地從背包中拿出塑膠袋,又從塑膠袋中拿出信封袋,再從信封袋中拿出零錢投入箱內。看得出來這些硬幣都被他們珍貴的層層收好,此刻卻是大方的布施出去。他們不再是蜷縮角落裡渺小的街友,而是身懷發光寶珠的心地富有之人哪!

在捨出的瞬間,這群在亮麗都市角落裡的弱勢者,也成了身懷發光寶珠,心地富有之人!(攝影/簡毓嫺)

熱騰騰的白飯、香噴噴的燴什錦蔬菜,讓人看了就食指大動。我負責端著托盤奉上熱食給前來取餐的街友,雖然只會說一句「Dōzo」(日文:どうぞ;中文:請),但我謹記著發放時的重點:九十度的彎腰,感恩對方讓我們有機會付出。在每一次的彎腰的過程中,我的視線只能看到街友們的鞋子。一雙雙破舊沾著汙泥的鞋,我想像這雙腳的上半身,都是一尊尊的未來佛前來教導我。教我藉由發放,去學習何謂三輪體空。我得用最尊敬的姿態,躬身供養與感恩這些未來佛的示現。

在每一次九十度的彎腰過程中,我想像眼前都是一尊尊的未來佛,藉由這一次的發放,教導我學習何謂三輪體空。(攝影/陳詩萍)

天地之大,總會有苦難人在某處,獨自舔舐他們的辛酸故事。還好有慈濟人,用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發揮點點微光的力量,編織出一張大愛網,溫柔地接住他們。而這群苦難人,只要能被啟發心中的愛,轉個身,也能成為手心向下的菩薩。

一餐熱食,暖的不只是胃,還有那一顆顆,需要被大愛溫暖的心。

慈濟人用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發揮點點微光的力量,編織出一張大愛網,溫柔地接住天下人的苦難。(攝影/高晙喆)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