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媽咪的自白

0觀看次
A- A+

文.紀靜暘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一梯次,「盤點生命」課程,資深志工紀靜暘分享,四十四年來,她一路從黑髮做到白髮,但是人生不留白、不癡呆、心靈不空白。(攝影/黃秀琴)

我雖已年邁,修行道上要不斷地發好願行好事,因此發願要做「不請之師」。本人最了解自己的恆心毅力到何程度?為了避免第一天「願」在眼前,第三天「願」就不見了,特別敦請慈濟道上的好伙伴智慧媽(林智慧師姊)當監護人。一旦我在人群中遇到境界,願力拋到九霄雲外,一定要提醒我,甚至可以責備我,讓我清醒過來。感恩智慧媽一口答應,願意做我的善知識。

紀靜暘(左)與林智慧(右)是菩薩道上的好伙伴。(攝影/張清和)

我們常常懺悔「我的身體」造很多的業,那是凡夫身。學佛之後,我的身體是載道器,能夠包容一切,樂意為人群付出,感恩有幸讓我們行在菩薩道上,成長慧命,這副身體才真正的發揮價值,才是真正的尊貴。

回到家裡,卻是不同的心境。有一次,因為看不慣某件事,小聲的自言自語說出:「氣死我了。」兒子馬上提醒我:「媽!您退步了。」紀師兄接著添柴加油地説:「要修行,還早呢!」

本來小聲的「氣死我了」,居然不可抑制地大發一陣脾氣。心宅沒有照顧好,處處點燃心火,原來地獄門就開在自己家中,也種在自己的心田裡。瞋念一起,跳入地獄,無人救拔,「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想到這裡,必得時刻戒慎虔誠。

慈濟55周年感恩祈福會《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2021年4月24日於花蓮靜思堂彩排,紀靜暘(左)全程參與入經藏演繹,為後學的典範。(攝影/林家如)

我們常常自問:「如果沒有進來慈濟,將會是怎樣的人?」有的人賭博,賭到傾家蕩產;有的人一隻腳已經踏進酒缸裡,成為名副其實的「酒鬼」;有人視財如命,一毛不拔,堪稱「吝嗇鬼」。因為上人的度化、啟發、教導,個個都成為人間菩薩。而我,如果沒有上人的救拔,早就離婚成了怨婦,哪有現在圓滿和樂的家庭!

想起自己四十歲以前,還未進入慈濟,仗著生活衣食無虞,也早早辭去工作,跟著一群好姐妹,過著吃喝玩樂逛百貨的生活。當時,很愚癡的認為一起聚會遊戲最快樂。

有幸得到上人度化入佛門,雖然剛強如我,習性難改,感恩上人不離不棄的敎誨,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人生的方向,由迷轉悟,捨時間捨財富,過著踏實又樂在助人的生活,也提升個人豐富的生命意義。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