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事 也是歷史

0觀看次
A- A+

文.靜 淇

旅居加拿大的梁玉燕師姊,近花甲之年,拿起畫筆塗鴉,投入「樸實藝術」的自由創作。從「話圖」找回記憶深處悠長升起的呼喚,並將圖中的那些人、那些事,藉由筆端化為極短篇的文句,於去年十二月,編輯成書《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蒙她厚愛,囑我寫推薦序。

《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一書,已於近日由《經典雜誌》出版,三月十六日將在台中慈濟醫院舉辦新書發表會。(圖片來源/靜淇提供)

玉燕的文章就如她的人,樸實無華,而她的畫也恰似她的心,純真如月。細細品讀每一篇文章,裡頭收藏了兒時的記憶,也讓上世紀五〇年代前段班出生在台南鄉下的我,回憶起那些成長的深情故事,這不僅是故事,也是歷史。

生活本是由點點滴滴的瑣事交織而成,但玉燕卻能從自己的生活,到每天與他人、社會、環境互動的日常大小事中,領悟到更多的生活智慧,其中有浪漫,也有法味。

加拿大分會佛誕日浴佛典禮,梁玉燕師姊歡喜承擔活動司儀。(2015/05/10;攝影/罕佳慧)

本書共分六章,分別為「童稚時光」、「天地萬物皆我師」、「愛是親情所繫」、「移民歲月」、「寶島印象」及「生活有意思」。不難看出,她在講述一個時代,一個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共同生活的年代,讓先民的智慧走進現代人的生活,也就是擁抱鄉土情懷,傳承寶貴價值。

如果人生就像一段旅程,那麼玉燕穿梭在不同人生風景中,帶我們上山,走進鄉間小路,看見台灣農村住民的善良與淳樸。每一段記憶,彷若我童年的翻版;攀牆摘芭樂、凌晨拜天公、灶腳等炊粿、煮湯圓,餵雞鴨,雨天用雞罩烘乾衣服等等,一幕幕的繪聲繪色,都是一九五〇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不會忘記的事情,也讓我們有「稻仔埕」的故事,可以傳頌給後代子孫。

梁玉燕師姊的作品,帶我們上山、走進鄉間小路,看見台灣農村住民的善良與淳樸。(圖片來源/靜淇提供)

認識玉燕二十多年,印象中她那甜美清澈的嗓音,婉轉動人的歌聲,讓人回味無窮。記得十三年前,她回臺灣時,我邀請她上我製作並主持的中廣台灣台<慈濟世界>廣播節目,當時她擔任加拿大溫哥華素里慈濟人文學校校長,在訪談中,更深入瞭解她紮實的人文底蘊,始知她在加國允文允武,舉凡主持活動,擔任讀書會導讀人、人文真善美幹事,到老人院陪伴各族裔長者等等。慈濟事,要說、要寫、要畫、要做,都難不倒她。

加拿大分會人文真善美志工共修,梁金峰師兄(右)指導梁玉燕師姊操作電腦軟體。(2009/04/09;攝影/施愷)

特別是她求知好學的精神,讓人敬佩。在花甲之年,她參加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視障有聲圖書錄音人員培訓,學會如何與視障者相處以及數位錄音秘笈;她學習英文讀、說、寫,與外國人交談流利順暢;而且目前還在研究所進修碩士。

她甚至帶著兩位兄長、兩位姊姊,一起報名參加志玄文教基金會台中終身學習教育中心張鈞翔老師的「樸實藝術」課,透過自由創作,塗鴉方式,將「純真、自然、童趣」融入生活,以「話圖」帶動年齡加總超過三百五十歲的五位兄弟姊妹,講述「回憶畫,話親情」的心路歷程。

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與慈濟加拿大分會共同主辦「台灣文化節」,梁玉燕師姊向民眾介紹樸實藝術繪畫。(2016/09/03;攝影/王少雄)

回顧玉燕自一九九六年加入慈濟迄今已二十七年,不論在僑居的加拿大、故鄉台灣,或參與國際賑災到許多國家,她都不忘聞法精進,並將法義結合生活,寫成扣人心弦的精采短文,在字裡行間及「話圖」中,譜出微妙真諦理,相信讀者一定能從閱讀中深刻感受法喜。

蒙她厚愛,囑我寫推薦序。謹將證嚴上人所說:「人世間的價值就在那一念心」的法寶,送給玉燕,也分享給讀者。正是因為這本書,讓我們看到了玉燕微觀生活週遭人事物的用心,從而開啟了新的人生視野。

透過《真心成藝 幸福加溫》一書,讓我們看到了玉燕微觀生活週遭人事物的用心,從而開啟了新的人生視野。(圖片來源/靜淇提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