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災難 人類的自保之道

0觀看次
A- A+

(撰文/曾秋琴;攝影/慈濟基金會提供)

  在農業社會時代,放眼望去盡是藍藍的天空、翠綠的高山樹林、清澈的溪流,多麼令人懷念,然而隨著工業和科技的發展,更因為人類的過度開發墾伐,原有的大自然生態已逐漸改變了──大樹已無法阻擋土石流、河川不再暢流……而極端氣候更已進入了「氣候緊急狀態」,四大不調日益加劇,不斷危害人類生命及財產,此時唯有依賴人類的覺醒,同時力行環保來救地球。

  面對災難時,如何防範並減輕災害,當務之急是先認識災害的種類與特性,畢竟「離災優於防災,防災重於救災、復建」。而救災過程,人是最主要的元素,培訓防災士就顯得有其必要。

  台灣佛教慈濟基金會於九月十二、十三日,在慈濟新店靜思堂,舉行防災士的培訓課程,以慈濟基金會慈發處防災組為主力,教授課程包括防災士的職責與任務,讓防災士可以清楚自己的定位;災防體系與運作、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基礎急救訓練和急救措施實作,有情境練習與急救術科測驗,可說是理論與實務兼具。

藉由包紮練習、模型人體做CPR急救……等,讓技能更純熟;同時每一位學員都必須通過學科測驗,才能取得證書,具備防災士資格。

  了解災害特性,同時清楚我們所具備的災害經驗外,進一步要掌握的就是社區防災工作的推動與運作、資訊掌握運用與社區防災計畫、社區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等,至於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則是邀請了國立交通大學教授單信瑜博士講授。

  授課講師手把手地為學員示範三角巾包紮步驟,三角巾包紮主要用於包紮、懸吊受傷肢體、固定敷料、骨折固定等。藉由包紮練習、模型人體做CPR急救……等,讓技能更純熟;同時每一位學員都必須通過學科測驗,才能取得證書,具備防災士資格。

三角巾包紮主要用於包紮、懸吊受傷肢體、固定敷料、骨折固定等。授課講師正手把手地為學員示範步驟。

  每天打開電視新聞報導,災難新聞的比例愈來愈高,地震、風災、水災、森林火災……等,人們在無預警下,瞬間失去家園和生命,情境可憐!而台灣四面環海,又處於東亞板塊地震帶,地震頻傳,我們更應該提高警覺,防災人員因此更不可或缺,要有一群愛的力量結合,團隊攜手合作,讓防災士遍布於各處,在災害發生時可以在第一時間搶救,將災害降至最低,並將防災教育推動於社區,人人都能保護自己,守護好自己美好的家園,相信這是可以期待的!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