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穿在身上的隱藏成本3|舊衣物回收哪裡去?

0觀看次
A- A+

文/Juanita

前兩篇《那些我們穿在身上的隱藏成本》提到,從產品開發到消費者購買,隱藏成本仍持續發生,甚至當我們不想要這些物品之後,後續的回收處理也同樣消耗資源。

舊衣物回收,究竟到哪去?

您是否和我一樣,曾以為舊衣物回收就是做公益,認為捐給了需要的人?

實際上,不同的回收單位,可能有不同的做法,但平均來說,僅有約三成的衣服被送往社福機構,七成則流向舊衣回收工廠;而其中有部分飄洋過海到非洲,剩餘的最後都被送進焚化爐燒成灰燼。

《二手衣回收 你捐的舊衣被送到哪去了?》也指出,品質不優的舊衣物,需花錢送進焚化廠做為垃圾焚燒;當你以為捐贈給弱勢族群或送愛到非洲,卻沒想到二手衣或二手鞋,反而大幅影響非洲原本能夠自力更生的成衣產業與傳統文化。

Photo by Ike louie Natividad from Pexels

以下是CBC加拿大媒體拍攝的舊衣回收影片,橫跨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非洲肯亞等三國,實際帶您去看看,所謂的舊衣回收,究竟去到了哪裡?

另一部新聞報導,則是透過訪問民間舊衣回收業者,讓我們知道,臺灣從過去的舊衣回收箱到垃圾車資源回收舊衣的有趣之處。

《你捐的舊衣在非洲貧童身上?真相是:倒貼送印度做地毯》一文寫道,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盧安達和南蘇丹等六國組成的東非共同體,已提案在2019年禁止舊衣物及鞋子進口,以保護當地正在興起的紡織業。由於太過便宜的二手衣傾銷,使得當地紡織產業無法與進口二手衣物競爭,也使傳統服飾逐漸消失。

衣物過剩該如何解決?

首先,衣服減量,須從源頭減少。購買前先問問自己,這是必要還是想要?這件衣服的價格,若換算成時薪,需要工作多久?值得嗎?買了之後,你會穿多久?或多久才可能穿它一次?

購買之後,即便合適的衣服卻不想穿出門,可拿來做為睡衣,也可與朋友交換衣服,或是直接捐贈給需要的社福團體或賣給二手舊衣店。

您可能會問,難道不能回收再製成衣服嗎?答案是可以的,然而與許多商品的回收一樣,多材質的結合,既不容易拆解,也不容易回收。以鞋子為例,大抵多以橡膠製成,並用膠水貼合、模壓或是縫製,再加上鞋面的尼龍、特多龍或皮料,再打上金屬環扣,綁上含有人工膠絲的鞋帶,鞋帶末端還有塑膠頭;如此複雜的工序,結合複雜的材質,才能製作完成。(Because of their construction—usually, their many components are stitched and glued and molded together in complicated ways—they're almost impossible to recycle. -《Your shoes are made of plastic. Here's why.》)

而回收衣服所花費的成本(無論金錢或是環境成本)和時間,遠遠大於生產新的衣服。

以下這部影片,描述了這些衣服從歐美國家出口至印度一個小鄉鎮,以手工將拉鍊、扣子等剪掉,再依顏色分類打成碎片,重新製成紗線或毯子,再出口至其他國家。

影片中,有一句話非常值得我們反思:「我們這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西方國家沒有足夠的水源,所以這些衣服他們只穿一次就丟了,因為他們沒有水可以洗衣服。』」("It is said that there is a shortage of water in west, so they wear their clothes once and throw them away because they can't wash them." )

而另一位印度女人的先生則說:「你為了別人而裝扮自己,但每一天,你將如同上帝創造你時那般的美麗。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自然的美。」("You tend to get dressed for other people. But at the end of the day, you'll be as beautiful as God made you. All people have a natural beauty.")

是的,有些人或許兩、三個月或半年,就丟棄一雙鞋或一件衣服,但實際上,最常穿的還是那幾件衣服和鞋子,而我們也不需要這麼多的身外之物來裝飾自己,所以好好愛惜它們,並延長使用年限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