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輕鬆提升心血管能量

0觀看次
A- A+

文.簡婕(花蓮慈院物理治療師)/ 2024年6月17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圖片來源.擷取自簡婕簡報

您是否經常感到疲倦或走路會喘,並且體力逐漸下降,卻不知道如何以最輕鬆、最有效的方法來進行鍛鍊?

若65歲的男性,踏步次數低於70下;女性低於57下,即為較差的心肺耐力程度,需注意心血管疾病與失智、肌少、骨鬆等相關共病風險。

有一個簡單且有效提升心肺耐力的方法──「兩分鐘踏步測試」。檢測時,受測者兩腳站立,將一腳提高至髂骨脊與髕骨中間的位置,接著計算兩分鐘內完成的踏步次數。

針對18到44歲的久坐型態工作者,文獻顯示測試結果需達到97.5分以上,才表示心肺功能正常。若是65歲的男性,踏步次數要大於70次;女性則需大於57次,才能減少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失智、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等共病的風險。

此外,「嬋柔運動」是一種簡單的心血管能量呼吸運動。首先,將頭部和身體一起轉向右邊,以手擋住左鼻孔,吸氣時便會通過右鼻孔,吐氣時身體轉回中間,接著換邊同樣動作。吸氣和吐氣的時間比為1:2,如果吸氣2秒,吐氣則需4秒,每天可以做6到8次。

「嬋柔運動」是一種簡單的心血管能量呼吸運動。

這樣的運動與我們熟悉的有氧或心血管訓練有何不同?當提到有氧運動,我們通常會想到慢跑、超慢跑或最近非常流行的「Zone 2」(註)等運動,這些訓練方式確實非常有效,但無論是跑步或騎腳踏車,都會讓身體和肌肉處於較為緊繃的狀態,因此心血管系統沒有機會充分擴張和延展。

這套心血管能量運動,強調吸氣時胸腔擴張,手臂也會延伸,這種延伸感有助於清空我們的大腦。當大腦清空後,呼吸道會變得更加通暢,從而促進整體心血管系統的彈性。

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別名,稱為「鼻孔交替呼吸法」。它最早出現在古老的吠陀技術,也就是哈塔瑜伽。瑜珈中提到,這項技術可以淨化身體的七萬二千脈,這些「脈」,指的是氣在身體中流動的孔道。當這些孔道越通暢、越清淨時,身體就會越健康,因為代謝的廢物不容易堆積。

心血管能量運動強調吸氣時胸腔擴張,呼吸道會變得更加通暢,從而促進整體心血管系統的彈性。

進行鼻孔交替呼吸時,右鼻孔相對來說是陽性,可以活化我們的交感神經;左鼻孔則是陰性,活化副交感神經。因此,在左右交替呼吸的過程中,大腦能夠體驗到鎮靜、平和與安寧的效果。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共同構成自律神經系統,它就像一個天秤,維持身體的平衡。交感神經負責加快心跳和呼吸速率,幫助身體因應壓力;副交感神經則讓我們放鬆,減緩心跳和呼吸速率,協助身體恢復體力,並修復因應壓力所產生的損耗。

現代人由工作、家庭等環境因素,往往使得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因此在進行呼吸訓練時,可以幫助我們使這兩者達到更平衡的狀態。

面對壓力時,身體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以幫助調節應對壓力。

面對壓力時,身體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包括自律神經和內分泌系統,以幫助調節應對壓力。而情緒也會影響呼吸,當我們感到快樂時,呼吸通常會保持平穩和規律;生氣或受到其他情緒影響時,呼吸則會變得更加急促。

透過呼吸,我們可以創造正向的影響。吸氣時,心率可能會加快;吐氣時,心率則會變慢。特別要強調的是吐氣,因為在深呼吸時,副交感神經會被啟動,便可以明顯感受到全身的放鬆。

研究已證實,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健康的人想要做預防來說,呼吸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研究已證實,呼吸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影響,這背後的理論機制,是一種壓力調控機制。當我們的呼吸頻率平穩,自律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都會增強,身體內部的環境可以保持平衡,以減少身體的負荷。因此,對於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健康的人想要做預防來說,呼吸訓練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有一項針對18到20歲的健康年輕人,進行每天10分鐘的鼻孔交替呼吸法實驗。研究中,將參與者分為兩組,藍色線為實驗組,每天做鼻孔交替呼吸法;綠色為控制組,每天靜坐10分鐘而不進行任何呼吸運動。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心率、脈搏、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肺部功能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

受測者每天做鼻孔交替呼吸法,結果顯示心率、脈搏、收縮壓、舒張壓,以及肺部功能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與呼吸相關的《靜思語》:「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註)Zone 2運動,指的是一種中低強度的有氧耐力訓練,運動時能保持在自身最高心跳頻率的65%-75%左右。當運動到達此心率範圍時,身體會改增加燃燒脂肪,減少燃燒醣類來供應熱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