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羅慶徽(花蓮慈院副院長)/2024年6月18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
在管理學上有一則非常著名的故事,這則故事或許是個笑話,也可能是真實的。故事描述一位公司總裁,為了推銷某一種狗飼料,便當眾品嚐,目的是要證明這款狗糧非常安全且營養豐富。
但這還不是最糟的。2023年年底的「豬肉大戰」,我們的政府首長甚至親自示範吃豬肉給大家看;我一位東南亞的官員朋友,為了證明食物無毒,不得不多次在不同場合,當眾食用當地一種非常噁心的食物。所以,無論是官員還是主管,為了證明自己的產品是好的,都不得不親自吞下。
在世界某些地區,手機已成為孩子們的安撫玩具。(圖片來源/擷取自羅慶徽簡報)
再回頭看看蘋果公司的共同創辦人賈伯斯。2007年,他在介紹iPad時表示,這是一個最佳的瀏覽體驗,比起筆記型電腦和智慧型手機要好得多,這是一個很棒的經驗。
但耐人尋味的是,幾個月後,當記者問賈伯斯:「你的孩子應該很喜歡iPad吧?」賈伯斯答道:「他到現在還沒有用過,我們限制他們使用新科技。」
想想這些科技巨頭不讓自己的家人玩手機,但在世界某些地區,手機卻成了孩子們的安撫玩具,導致很多孩子都需要手機,日子才過得下去。
孩子會因為擔心錯過與同儕的活動,而害怕自己不再是群體的一部分。(攝影/陳麗君)
有一年教師節,一對我教過的夫妻請我吃飯,他們12歲的孩子也在場。原本氣氛非常溫馨,孩子卻說要使用電腦,聲稱有功課要和同學一起做。但我的學生並不妥協,孩子便不斷地吵鬧。
我看了學生一眼,他說:「老師,您不要理他,他其實是因為跟同學約好,每天這個時間都要上網打遊戲。」可見我們的下一代已經習慣在特定時間打遊戲,不管家人正在一起做什麼,這種現象會讓很多關係變得非常奇怪。
我笑了笑,後來問孩子:「怎麼了?」他說:「我如果沒有上去(線),我怕人家在打妖怪的時候我沒有參與,我好像就不是這個群體的一部分。」令人擔憂的是,他似乎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這個家庭的一部分。
手機和社群媒體的成癮,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非藥物成癮。(攝影/劉麗美)
有一個新的英文單字,叫做「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我們都害怕自己在群組裡,對他人發出的訊息,沒有按讚和分享,就顯得不夠朋友。我也曾經分享自己某次忘了帶手機,就好像什麼事都做不了,這就是「無手機恐懼症(Nomophobia)」。
我不確定手機對下一代的影響有多少,但肯定會比成人來得大,因為孩子的腦部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就已經開始接觸手機。
2012年,有南非學者指出,手機和社群媒體的成癮,可能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非藥物成癮。手機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一個工具,一旦我們不當使用,恐將為此付出很高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