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手機成癮這件事之三】多巴胺的運作機制

0觀看次
A- A+

分享.羅慶徽(花蓮慈院副院長)/2024年5月28日志工早會
整理.編輯組

過度使用手機和社群媒體會導致成癮,並伴隨著痛苦。(圖片來源/宗教處提供)

過度使用手機和社群媒體會導致成癮,並且伴隨著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呢?

曾經有位學生,起初對戒除成癮感到非常痛苦,於是尋求心理師的治療。一週後,我問他:「心理師怎麼說?」

他答道:「老師,他跟我說:『我們的痛苦,來自於我們追求快樂。』」

我笑著說:「這哪需要去找他?這我就可以告訴你了。」

但是後來,這句話對他起了很大的幫助。

人體有個「體內平衡」機制,用以維持一切事物的平衡。(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我們不妨來看看多巴胺是如何運作的。原來,人體有個機制叫做「體內平衡」,它希望維持一切事物的平衡,而腦中管理快樂與痛苦的位置是重疊的。這讓我想起《道德經》中的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大概就是禍福相依的來源。

《道德經》是由老子所撰寫,其中的思想有些與上人的教法「真空妙有」相似。原來「空」與「有」之間的距離很近,而大腦則會將痛苦和快樂維持平衡,就像蹺蹺板般。當快樂過多時,大腦會試圖將其拉回平衡;同樣地,當痛苦過多時,大腦也會努力拉回。這就是多巴胺的運作原理,也是人體許多運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機制。

當我們執行了有趣的活動,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使我們感到快樂。(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所以,當我們享受一片美味的巧克力、瀏覽有趣的社群媒體,或者在電玩中完成了困難的任務並打敗所有敵人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使我們感到快樂。

但,也有一本書是這樣說的:你可以想像,快樂附近有許多痛苦的小精靈,它們為了維持平衡,會跳到天平的另一端。因此,我們所有的快樂都會付出一些代價,假如這些小精靈越來越多,我們最終就只會剩下痛苦。

假如無法戒除成癮,無論使用多少刺激物,都很難再感到快樂。(圖片來源/簡報擷取畫面)

當我們滑手機時,如果持續以相同的方式,或者觀看相同的節目,往往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除非使用更強烈、更快速或更厲害的多巴胺來刺激,否則就只會感受到痛苦,並與快樂漸行漸遠。

倘若這些痛苦的小精靈認為我們還在快樂的那一端,它們就會越來越多,呼朋引伴一同加入。這時,天平就會逐漸傾向痛苦那一端。如果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小精靈甚至可能帶來「露營車」,開始埋鍋造飯。到了那個時候,無論我們使用多少刺激物,都很難再感到快樂,因為剩下的只有成癮和痛苦。

科技進步雖然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過度使用電子設備和社群媒體可能導致成癮等心理問題。(攝影/張惠翔)

馬克吐溫曾說:所有你想控制的事,最後都會控制你。我們追求快樂,但最終可能會得到痛苦,這聽起來或許有些矛盾,但這就是生理學的第一堂課上,老師告訴我們的,人體的生理學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定律,就是要維持平衡。

因此,當我們過度使用手機和社群媒體時,雖然剛開始可能給予我們快樂,但最後一定會帶來痛苦。這是因為天平必須維持在一個平衡的位置,這是人體無法改變的規律,也是長久以來人體無法打破的基本定律。

(整理自2024年5月28日志工早會分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