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士專欄


  • 生活而真實的教育~談「靜思語」教學

    口述:靜崚/紀錄:靜修;攝影/陳天和 民國八十四年,因為一本書的因緣,讓我有機會接觸到慈濟,也開啟了我與慈濟的因緣。我在擔任台北縣錦和國小校長時,認識了北區資深委員楊月娥師姊,一天月娥師姊拿了證嚴上人開...

  • 正念是禪 緣在身邊

    撰文/靜涵;攝影/陳榮欽 【靜思法髓籤 33】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很小心,要因人、因時、因地而說話。對甚麼人說甚麼話?在甚麼地方說適當說話?在甚麼時候應該說話?如果應該說而沒說,就錯失因緣;有時少說一句,...

  • 什麼是「無我」

    撰文/思浩、攝影/陳慶雄 這一波的新冠病毒,讓許多原本自信滿滿的國家及領導,都有了重新自我定位及反思的機會。同時也讓所有專家及領導不得不重新思考,該如何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挑戰? 政府除了要面對民生必需物資...

  • 不捨眾生 應機逗教

    (撰文/靜一;攝影/林木村) 在陪伴中區的弟弟妹妹們彩排歲末祝福演繹時,依照計畫,還有一群小志工加入我們,共同呈現。 當我們練了好一陣子,小菩薩們列隊來到,小小的身軀,清淨的臉龐,馬上吸住了大家的目光,...

  • 一件無形的制服

    (口述/靜崚(楊月鳳校長) ;撰文/慈拓;攝影/邱繼清) 你或許不知道,「你參與的團體、所穿的制服,代表的就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傳播。」 五十五年來,慈濟的慈善腳步穩穩地踏上全世界119個國家,在許多動盪貧乏的...

  • 莫忘初心

    (撰文/思承;攝影/吳碧華) 在工作場合或道場,我們常因人我見解不同產生的衝突,導致初發心退轉,從此與人漸漸疏離。這時給自己的理由是:不再與人結惡緣,不讓自己再造口業,也不要讓對方造惡業。然而靜心思考...

  • 什麼是「共業」?

    (撰文/思浩;攝影/白崑廷) 「知道」雖然只有兩個字,卻蘊藏了三個意涵,即「認知」、「道理」及「道路」。 「認知」,是我們對外在事相及刺激所產生的感受與觀察,再由觀察中生出覺知,對於其中的來龍去脈、因緣...

  • 觀心

    (撰文/靜涵;攝影/陳靜惠) 晨語開示時,上人勉眾,身心歸一處,勿散亂;把握光陰聞法,在人群中力行體悟。就如富樓那尊者擁有菩薩的智慧,但沒有因為自己被譽稱為「說法第一」而憍慢,反而放下身段,視眾生的根...

  • 誠懇以待,一切無礙

    (撰文/靜一;攝影/陳慶雄) 今天早上,有些不舒服,於是一邊做著早課禮拜的動作,一邊感覺著身體的變化。除了彎身低頭時,要小心不要從嘴巴跑出東西來,倒是發現了自己可以將大聲唱誦與身體的感覺切割,並無罣礙...

  • 從這村到那村 傳遞希望火炬

    (撰文/靜涵;攝影/吳碧華) 隨著慈濟關懷腳步,相隔十五年後我再度來到貴州,在慈濟冬令發放動線的最後一站為長者提物資、相伴行。一位穿著傳統服裝、非常嬌小的老奶奶,臉上掛著慈祥笑容,不斷點頭,只會說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