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靜一;攝影/潘彥同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您覺得最值得追求的?
您又如何確認,這個追求,是智慧而非愚痴的選擇?
生活,由種種的選擇組成。
選擇,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學習,有聰明到智慧的層次。
層次,有時天差地別,
即使同文同種也無法溝通,
只能望天興嘆,你/我如何才能懂?
不過,現在,佛陀說:
不不不,我確定你和我一樣。
有相同的清淨無染心,
有相同的智慧覺察力,
有相同的愛護眾生志,
是相同的成佛如來種。
現在明明長得很不一樣,但佛陀堅持就是一樣,那樣的真誠,不由得我轉而思考,是哪裡出了問題,導致現在的不一樣?
本覺之理湛然常住,
能覺之智齊於諸佛,
等佛一切種智回向,
覺智周圓無所不遍。
(上人手札)
像一杯混濁的水,靜置。
漂浮中的雜質,少了混亂力道擾動,
終於漸漸安靜,向下沉落…
露出原本的清淨透明,
原來,你一直在,只是無明作弄。
腦海浮現過去與人的對話。
對我來說很清楚易見的事,卻被處理得很凌亂。心中起了怒氣,怎麼這樣做事?
此刻卻突然明白,當時真正引發怒氣的,不是經驗差距,不是理解力差距,不是見解差距,而是隱藏在對話與態度裡的貪瞋癡,互相抗衡,引發不滿與對立。
若有骨氣,想找個對手,好好磨練功夫,可千萬別找錯對象。你的對手,不是某個人,不是某個見解,不是某個決定,而是附著在彼此身上的五毒習氣。
解毒,要從識毒、防毒練起。
心,越靜/淨。毒,越明。
去五毒,心中有數。
想起 上人的叮嚀:照顧好自己的心,也照顧好別人的心。
真是一語中的。
本覺之理湛然常住
=>晨起第一念 返真如 心淨如初
能覺之智齊於諸佛
=>日日第一願 學佛心 人間修行
等佛一切種智回向
=>事事佛法想 一切智 道種智 一切種智
覺智周圓無所不遍
=>念念映佛心 覺中悟 一性圓明自然
20210719 複習《靜思妙蓮華 信解品》第799集 本覺之理 湛然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