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日常】當實心的種子──炒豆的省思

0觀看次
A- A+

撰文/釋德澡;攝影/鄭素月、黃筱哲、黃宗保

千里之路,始於初步。凡夫到菩薩到佛境地,必須經過累劫的千錘百鍊,才能成就。

豆子在高溫的炒豆機中反覆接受焠煉,達一個多小時。期間,豆子有被考驗的歡喜,也有受焠煉的掙扎和痛苦,甚至也有放棄(退轉)的念頭。但思及「五穀粉」是依止處,又可廣惠社會大眾的一念真心,對豆子而言,那些小小的磨難根本微不足道。

劈哩啪啦的聲音,表示豆子通過層層關卡,逐漸收攝水分,變成堅實的豆子,豆香(德香)自然而然散發出來。

修行也要像通過考驗的豆子一般,不論遇到什麼逆境,不管有何種挫折,都不能半途而廢,或不戰而降。心中只有一念,就是在菩薩道上老實修行,往菩提大道邁進。

上人在二○一一年八月十四日行腳前殷殷叮嚀:「入叢林,大家要對自己的慧命負責,不知照顧慧命,就是違背孝道。入道場,不知修行,不知將生命增長為慧命,是糟蹋父母給予生命。大家也要對得起我,我盡量給你們慧命;我每天在這裡說法,別人聽得到,難道你們聽不到嗎?道場在這裡,心就應安住在這裡,人在這個地方,若向外求法,實在不應該,不僅對不起父母給的生命,更對不起我用心給你們的慧命......大家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師父,才對得起大覺的聖者釋迦牟尼佛。」

佛講述《法華經》前,有五千人離席。佛說:「退亦佳矣!」無緣眾生不能度,佛只能嘆無奈。

風一來,空包彈的豆子就飛了;人一遇外境之風,脆弱的道心便被吹得無影無蹤。大家既然選擇了上人,就該道心堅固,一心精進,莫讓上人有說「退亦佳矣」的機會和無奈。

一心精進,汲取上人法水長慧命;一念慈悲,救拔天下苦難蒼生,就是對得起上人,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自己,也是為上人、父母和自己所做的「活功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