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傷為祝福  再造人間福

0觀看次
A- A+

撰文/洪素養

陳福全(左後)、張麗美(左前)夫妻,偕兒子陳俊瑋(右後)及媳婦進慈濟,一家三代和樂的畫面,深留他們的心中,仍會持續不懈地精進造福。(攝影/陳聰霖)

「看到無常,能覺悟,了解人生就是這樣。我們還要更用心精進,精進我們的慧命,這是修行的體驗。為你們祝福,這個家庭很大,你們要好好在慈濟大家庭,好好地為人間去付出。小家庭,但是呢,是大『人間』,為你們祝福!」

傷心父親節,8月8日,這天與上人溫馨座談中,上人應機逗教,柔軟地撫平陳福全與張麗美夫妻倆的心,不再為失去兒子陳俊瑋傷心難過,期許他們化悲傷為祝福,繼續為人間造福。

三年前的8月8日,陳俊瑋因為一場車禍重傷住院。近三年,在臺中慈院的醫護團隊搶救下,仍無法救回生命,於今年6月24日離世。他完成今生的功課,在法親的陪同下,前往臺中中山醫院成為大體老師,遺愛人間。

生前最後一刻,陳俊瑋聽著〈六瑞相〉經典。生命歷程雖然短暫,但做慈濟已經超過二十多年,他的生命價值又深又廣。

陳福全、張麗美夫妻,見兒子陳俊瑋受證慈誠,將親情化為是同師同道的法親緣,意義非凡。(圖片來源/陳福全提供)

陳俊瑋從小乖巧優秀,是個不讓父母操心的好孩子。服兵役時,因為品行良好、家世清白,被選為總統府憲兵。1999年,剛從軍隊退伍沒多久,遇到921地震造成中部重大災情。他跟著爸媽和張碧珠等十位志工,凌晨兩點左右,連夜從后里徒步前往東勢重災區。沿途經過朴子里聽見有人呼救,便前往徒手協助挖掘將人拉出;到了東勢為災民、救災人員煮熱食,人人團結一致,為達成救災而努力。

年輕力壯的陳俊瑋,因受過軍事訓練,投入救災,膽識過人。張碧珠至今仍讚譽有加地說:「感恩有他的加入,救災才能順利,發揮團結救災的力量。」看到慈濟人真情的付出,陳俊瑋受到感動,隔年受證慈誠,希望付出己力,服務人群。

陳俊瑋在2002年受證後,曾擔任影視志工,為慈濟揚善,工作之餘也配合組隊的勤務。雖然做志工的時間較少,但他在家對父母盡孝,對家庭也是負責的好先生、好爸爸。

陳福全與張麗美的身形,深深影響著子女,是典型的模範慈濟家庭。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女兒陳裕芳任職臺中慈院,同是受證慈濟志工,她不捨弟弟受折磨,但也只能化悲痛為力量,參加今年度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她用入法的身形,表達出對弟弟深深的祝福。

陳福全進慈濟的因緣,是在1989年受資深張碧珠接引,夫妻同心幫忙募心募愛,進而在1997年受證委員。陳福全做慈濟事跑第一,無論醫療、香積或交通志工,都可見到他的身影;而張麗美則擔任香積煮食的任務,煮得一手好料理的她,大小活動的餐食,總有她幫忙掌廚。夫妻倆結下豐厚的好人緣,也是人人稱羨的菩薩道侶。

2012年10月17日,慈濟發起募集舊衣活動,用行動替約旦境內的敘利亞難民送暖。陳福全師兄(右1)邀請兒子陳俊瑋(中)一起參與此送愛活動。(攝影/陳聰霖)

陳福全經營紙箱事業,為了護持兒子做慈濟,當兒子無法出勤務時,他便一人當兩人用,時常代兒子出任務,疼惜兒子的身形,常常讓人津津樂道。

要放下這段親情之慟,他們除了聽法療癒外,就是到后里環保站做環保,走入人群利益社會。陳福全表示,2021年8月8日,兒子仍辛苦的與生命搏鬥;他們想要為兒子圓滿榮董植福,來到花蓮面見上人,上人開示說:「斷線的風箏,就應該放它飛......」一則紅絲線的故事深入他們的心,也漸漸地放開心胸接受事實。

親情難以割捨,陳福全這次的愛別離,讓他深深體悟上人平時所說的「無常」示現。他非常感恩能進入慈濟,有上人的法語滋潤,解開心苦,更有醫療團隊的照護與慈濟家人的陪伴。一路上,因為有大家真誠的祝福,夫妻倆才真正的把心放下。

父親節當天,護子心切的陳福全,又帶了第五個榮董,以愛之名再為兒子捐款行善,在父親節這一天留下美善的榜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