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只說演繹

0觀看次
A- A+

撰文/洪素琴

李明荶(左一)善巧方便法,接引家族從演繹進入佛法,啟發善念,菩提種子一生無量。(2023.07.15攝影/章宏達)

「在商場上不談生意,談演繹;家族聚會,更要談演繹。」四月開始,李明荶逢人便說演繹,不知不覺,她就邀了十二位親友入法海。

8月4日下午,李明荶帶領十二位親友團,代表六十二位參與《無量義 法髓頌》法會的家族成員,分享她是如何廣招親友一起來演繹經藏。

李明荶是家族中第一位接觸慈濟的人,生活中時常融入上人的法,無形中也影響親人。有了媽媽、弟弟、妹妹,接續參加培訓加入慈濟家庭,她的先生陳立宗也於五年前受證,一家人歡喜做慈濟,是血親也是法親。

在演繹日期倒數幾日,李明荶跟先生陳立宗做最後衝刺,又廣邀到五十位家族成員來觀眾席同霑法喜。「一部遊覽車不夠,再加一部轎車;陸續有人報名,再啟動一部休旅車。」李明荶喜悅之情,隨著語氣流露。

◎ 好樣年輕人

排練時,李明荶借助年輕人的力量,請表弟媳梁韻琪承擔大愛之光種子,將家族年輕人箍起來,共同照護大愛之光及觀眾席的長者。考量長者起落、走動安全不容忽視,梁韻琪趁著到體育館走位時,邀約幾位年輕人也來觀眾席場勘,事前規劃老人座位,以及了解上洗手間的動線等。

經過三年的品書會,陳立宗(中)了解與牢記經文、偈誦的意涵。在演繹過程中,唱誦都能朗朗上口,每一個段落「曉了分別」。(2023.07.24攝影/東整)

這次演繹,法海區的招生,男眾部分著實具高難度。李明荶向上人報告,平時的機動勤務,師兄們都是:「我願意!」提到入經藏卻是「倒退嚕!(臺語)」她想到陳立宗是協力隊長,於是推他出來當種子,用帶領出勤務的精神,陪伴男眾同來入經藏。

陳立宗把握因緣,接下社區場次種子的使命。他說,承擔種子是自我智慧增長的最好方式,雖然有驗收的壓力,但是甘之如飴。這三年多來的品書會,讓他對經文已不陌生,並能了解與牢記經文,以及偈頌的意涵,所以唱誦時能朗朗上口,演繹的每一個段落也「曉了分別」。

陳立宗說,三個多月來,在一次次的演練中,看見大家的用心,相互提攜,將法親之情發揮到淋漓盡致,他深深被感動。「這樣的一場演繹,最能讓會眾認識佛法,更加了解慈濟做了些什麼。」於是他發願要邀約一部遊覽車的會眾參與。三個兒子為了讓父母安住法海演繹,自願從外地回家來承擔車長、領隊、副領隊,給予受邀親友賓至如歸的服務。

陳立宗也讚歎李明荶,勇於承擔起這次大種子的重任,以及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無論是法海還是大愛之光、觀眾席的邀約,都很快額滿,甚至超乎預期。」他尤其感恩太太,能將家族六十二人箍在一起,共霑法喜,和樂融融。

◎ 不認老的毅力 學到會

七十歲的董綉女是李明荶的阿姨,她不認老,憑著毅力入經藏。十二年前的《慈悲三昧水懺》演繹,董綉女在法海區,至今仍然滿滿法喜。這次再有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她絲毫不考慮,就接受李明荶的邀約。

董綉女告訴自己,「對這些曲目不熟悉,一定要更加努力學會。」她每天抓緊時間,從〈爐香讚〉練到最後的謝幕。李明荶非常讚歎董綉女不放棄的精神,只要遇有不了解的曲目、動作,即便是下雨天,也穿起雨衣、騎機車到家裡來,直到學會了才回家。

李明荶想到A+年輕人法海區嚴重不足,想方設法鼓勵董綉女的兒子及媳婦。就這樣,大兒子王弘凱為陪伴媽媽(董綉女),接受了表姊(李明荶)的邀約,加入年輕人群組。二兒子王宥程,因為哥哥的動作跟媽媽不一樣,也接受表姊建議,協助媽媽練動作而入法海。媳婦梁韻琪則帶著一對兒女,在大愛之光與法海相呼應。

王宥程以靜心、悟心、歡喜心陪伴媽媽董綉女,也增進了媽媽的信心。(2023.06.14攝影/章宏達)

◎ 有方法就不亂

王宥程提到,這次的演繹,曲目、唱誦多,隊形變化也多,所以媽媽學這個忘那個。他教媽媽以靜心來記住地標、以悟心體會佛法的精神、以歡喜心深入經藏。有了好方法,董綉女信心大增。

李美燕是李明荶的三妹,除了入法海,也承擔第四場演繹的教學總窗口,帶領七百三十八位志工一次次的演練。「這過程中有甘、有酸的滋味。」求好心切的李美燕,每次彩排總是苦口婆心地請求大家,務必大聲唱誦才能將法入心;要清楚每個環節,動作要精準到位,才能展現道氣,攝受人心。

「這四個月來,大家除了工作,忙的就是演繹。」李美燕說,大家見面不聊閒事,都是在說演繹隊形動作、經文的拍點。「每位演繹者的共同使命,就是感動自己、感動觀眾。」

「能背能誦,肢體還會配合這樣的韻律,相信大家身心都有印記存在。」上人在開示時,也讚歎這家人,「就如心地已經播下了種子,種子一生無量。」

李美燕除了入法海,也承擔第四場演繹的教學總窗口,帶領七百三十八位演繹志工,一次次的演練。(2023.06.14攝影/章宏達)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