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仰師父的學佛因緣

0觀看次
A- A+

口述/釋德仰
整理/慮娟

德融師父(右後)與德仰師父(左前)正在裁製衣服。(1975/01/01;圖片來源/佛教慈濟基金會版權所有)

仰師父出生於民國二十八年,在俗家十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五。父親任職於花蓮農漁學校,母親則是個賢慧的家庭主婦;父母慈祥和善,姊妹情誼深厚,是個小康家庭。仰師父十五歲開始學裁縫做女裝,由於領悟力高,很快成為裁縫老師的助手;民國五十一年,隻身到臺北做服飾,一做就是八、九年。

仰師父從小就有佛緣,總喜歡跟著鄰居到慈善寺拜佛。民國五十二年底,上人到慈善寺講經,雖然當時仰師父在臺北工作,但偶而會回花蓮;每次回來都會到慈善寺,因而與上人結識。

民國五十三年,上人到八堵結夏安居,他便到海會寺看上人。每每看到上人,內心都無限歡喜,心中自許要跟著這位師父。由於在臺北的日子,心裡總覺得不踏實,所以在民國五十八年回到花蓮;而慈師父知道仰師父不去臺北了,就相邀一起到功德會幫忙,仰師父便開始在精舍做海青和衣服。

雖然仰師父十幾歲就想出家,但父母告訴她:「老了才出家。」民國五十九年,她告訴父母要出家,父母還是那句老話,她心裡想:「等我老了,師父還會要我嗎?」當時的仰師父已經三十二歲了,但一向聽話的她也不敢強求。

有一天,上人和她說:「年紀那麼大了,還不打算、打算。」仰師父便無奈地將父母的意思告訴上人,上人提醒她,父母並沒有反對,自己要及時把握因緣。

仰師父圓頂前最後一次回家,卻不敢與父母說她將要離家回精舍,身上也只有父親給的十塊錢車資;最後她決定不讓父母煩惱,還是將嘴邊的話硬生生地吞了回去。由於出家的決心已根深柢固,於是在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和融師父、恩師父同時圓頂。剃度後,父母知道了只說:「妳歡喜就好。」算是對仰師父的祝福,祝福她修行路上歡歡喜喜。

德仰師父巧手慧心,正專注地為經書裁製新的封面。(2004.7.18,圖片來源:常住)

仰師父從小在祖母的眼中,就不是一個機伶的孩子,常常擔心地說:「妳長大一定會被嫌棄的。」但仰師父從小心中就有了出家的念頭,因此對於祖母的嘮叨便不以為意。但來到了精舍,那愛生氣的習氣,讓他覺得自己和其他師兄有些格格不入。

蓋醫院前的那幾年,在精舍清苦艱困的生活中,上人會和他們五個師兄弟一起工作,仰師父受到上人事事以身作則,處處慈悲和善的影響,他那「看不順眼就生氣」的習性,開始有了轉變。雖然他做事動作比較慢,但師兄們都會包容,而且儘量讓他專心做衣服,所以仰師父自謙地說:「我都沒做什麼。」

仰師父來到精舍後,曾做過皮件背心和高週波嬰兒尿布等代工,在他心中,只有「工作怎麼做比較重要,其他不重要」的處世理念;他希望自己做代工的速度能夠加快,才不會影響整個工作進度,因為大家一起工作,並以部門分工協力合作完成。他的謙虛,促使他埋首工作不願多話;不過,對於後輩的不惜福、不用心,還是會善意地給予建議。因為自己一路跟著上人走來,已養成知福、惜福的習慣;造福都猶恐不及,怎捨得再浪費一絲一縷呢?

仰師父能在精舍人單力薄、艱苦卓絕之時,堅定地跟著上人,不也就是他的福德因緣與智慧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