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點王」醫師的信願行

0觀看次
A- A+

撰文/林淑懷

雖然第一次主持醫療科溫馨座談,余政展主任也展現了他幽默生動的主持功力。(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11月10日下午,臺中慈濟醫院外科部主任余政展第一次主持醫療科的溫馨座談。誠惶誠恐的他,為了扮演好主持的這個角色,特地上網搜尋資料,揣摩金鐘獎主持人是怎麼主持的?他笑說,看完壓力更大,實在很難。

在整理醫療團隊分享稿時,他發覺:「每一則故事都很感人,而且準備的資料非常多,短短十分鐘,怎麼有辦法講這麼多?」因為不太會聊天,而被朋友封為「句點王」的余政展,瞬間頓悟到了,原來院長之所以選擇他,是希望主持時話不用多,只要讓分享者好好發揮。話才講完,就引起現場一陣笑聲。

至於余主任,則是以「集眾之力・信願行」作為他分享的主題。

年紀大、共病多,體力又不好的阿嬤,經過醫護及家屬的合作,終於恢復了健康。(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八十一歲的阿嬤,患有多種疾病。四、五月間因膽管炎全身皮膚變黃,尿液少且黃,腹脹、食慾差、體重下降等等,反覆住院不見改善。

七月來到臺中慈院時,身體狀況非常不好,問她話、喊她,只是「喔、喔」,上氣接不到下氣。余主任馬上會同腸胃內科,安排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引流,改善阿嬤的體力。

診斷後,高度懷疑阿嬤罹患的是壺腹腫瘤。面對年紀大、共病多、體力不好的阿嬤,若為她再開大手術,對病人、家屬、醫師,壓力都很大,家屬也不捨。

有一天余主任查房時,阿嬤的女兒突然跟他說:「要放棄,不要治療了。」

余主任與醫療團隊、家屬討論,「以阿嬤的狀況手術本身可以執行,只是體能和營養需要時間調整。」余主任希望先讓她的體能提升,好面對手術帶來的壓力。

所以醫療團隊做了很多,包括改善感染積極引流,疼痛科做介入性止痛,讓阿嬤好好運動改善營養。復健科、呼吸治療科鍛練肺活量,最後用微創手術執行癌細胞切除。手術前,阿嬤幾乎奄奄一息,後來調養到聲音宏亮,整整兩個月的努力,阿嬤總算恢復健康。

以傳統手術來講,阿嬤的情況難度很高,現在用微創手術,上腹傷口小。余主任說,整體流程和不放棄的決心,全要感恩團隊的用心和合作,讓病人過了這一關。

家屬很開心,特別透過視訊,「感恩上人創造慈濟醫院,招攬這麼多好醫師、好護理師,造福很多鄉親。媽媽這一次病情很難纏,好在余主任幫忙,恢復健康......現在媽媽早晚去運動,精神恢復得很好了。」

台中慈院外科部由最初的三位外科醫師,逐年增加,目前已增加至九位的規模,可以照顧更多的病患。(圖片來源:連線畫面截圖)

雖說最美的畫面,是病人的笑容,但回首來時路,余主任說,2015年來到慈濟醫院任職,當時外科三個醫師,一個手骨折,所以只有兩個半。

一個大醫院只有兩個半的外科醫師,著實讓余政展有些不知所措。上人慈示:「既來之則安之......」如今,在醫院及團隊努力下,專業醫師愈來愈多;而自高中一年級即開始茹素的余政展,無論是外科專業,主持能力也不在話下,可說是位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好醫師。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