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洪素養
李建興(右1)帶領警察同仁參加浴佛典禮,時任烏日警察分局副分局長。(2016/05/08周士龍)
「這些攏是『大人』哦!」11月14日中區慈警會與上人溫馨座談會中,上人稱呼在座的警官為「大人」,瞬間讓嚴肅場面變得很輕鬆。
溫馨座談中,有霧峰分局長李建興及來自各社區的慈警幹事。公務繁忙的李建興,特別穿上慈誠制服出席,分享自己從副分局長到放下身段做志工,之間的角色轉換。
李建興回顧慈濟因緣是在慈濟三十周年慶(1996年),他受其夫人邀約一同搭乘慈濟列車到花蓮精舍參訪。在精舍巡禮中,他看到上人早年在小木屋苦修的環境,簡陋且狹小;也看見上人弱不禁風的身影,卻能擔起濟貧教富的社會工作。反觀自己年輕力壯,不能只為自己,應該可以為上人分擔一些淨化人心的工作。
從花蓮回程的列車上,慈濟志工在車內帶動手語,也聽見本尊由迷轉悟的人生故事,觸發他內心的悸動,也種下一顆善種子,奠定日後的慈濟路。
李建興憶起:「2009年任職第五分局副分局長時,見當時的警界士氣低迷,社會上卻只有慈警會的師兄師姊前來為我們關懷打氣。」
李建興發覺這股正能量,正是社會上最欠缺的。所以,他覺得是加入慈濟大家庭的因緣到了,即便公務繁重,也排除萬難參加志工培訓,並在2010年受證慈誠。他還記得培訓那一年,即使在局裡輪值夜班,只睡兩小時,一大早又去上培訓課。他說雖然身體很累,精神仍是很好,因為當慈濟人是他的志向,所以甘之如飴。
李建興辦公室裡擺置佛心師志竹筒,時時警惕自己。(2015.05.14攝影/凌榮哲)
李建興是有影響力的人,不僅自己培訓也號召同仁向群欽、陳漢鑑、廖永菖成為慈濟志工。他說,要成為慈濟志工很簡單,就是從本身做起,他在分局裡開始帶動環保分類,並推動每週一素。
2009年莫拉克颱風,南部淹水嚴重。「隔天,我們幾個同仁,跟著慈濟的師兄、師姊到屏東林邊參加賑災。」志工幫忙清理、送熱食、送物資、訪視造冊等等,當大家將環境清理乾淨之後,看到災民無助的神情變成希望的眼神,身體的疲憊也消除了一大半。他們也來到林邊派出所清理周邊環境。他說,「正巧遇到同袍,我為他們打氣,邀弟兄一起來做好事,做安定人心的事。」
李建興從做當中,體悟到上人的願力,所以時時期許自己「做一位聞聲救苦的菩薩。」要做菩薩,就要走入苦難處,拔苦予樂。
他曾經在臺中慈院當醫療志工時,遇過一位蓬頭垢面的男士,頭髮很長,身體非常地髒。「沒人敢去接觸他,我就走過去,把他帶去洗澡。身體洗淨後,同時幫他修剪面容。」這位大德清洗乾淨後,露出微笑,是一個非常和善的人,比起之前的兇神惡煞模樣,真的是天壤之別。
有一次,他受邀參加上人溫馨座談,上人告訴他:「你是有夠力的人。」上人的鼓勵,李建興知道應該把職場當作道場來做。所以,慈濟舉辦的大型浴佛大典、七月吉祥月,他一定號召三十位的警官當典禮組,莊嚴道場,讓同仁也能感受到佛恩浩瀚。
慈濟舉辦的大型浴佛大典,三十位的警官當典禮組,莊嚴道場,感受到佛恩浩瀚。(2014.05.11攝影/許順興)
在警局工作難免遇到瓶頸,面對職場上的不確定性與壓力,這時牆上這句《靜思語》:「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給了李建興很大的力量。
這句靜思語,是李建興的座右銘,不管調任到哪個單位,他都將它帶著,並懸掛在辦公室,已經有十年。自己受用還不夠,他還在各樓層及走廊張貼靜思語,讓同仁也能接觸到靜思語,「這靜思語對同仁幫助非常大,尤其在處理案件,很繁雜的心態上,能夠安下耐心。」
在警局每個角落張貼靜思語,可以讓浮躁的心平靜下來,所以稱為「轉法輪」的靜思語。(2015.05.14攝影/凌榮哲)
李建興善用職務之便,努力號召警察弟兄來了解慈濟,希望人人都能成為聞聲救苦的菩薩,遍灑慈濟大愛,接引更多同仁了解、認同慈濟,進而加入志工行列,讓社會更祥和。
中區合心慈警幹事謝美珠向上人分享,中區慈警會成立十七年,是打火英雄以及人民保母的堅強後盾。上人聽到慈警會心得點滴,非常欣慰地說:「長情大愛,大家無私大愛在付出。這一群菩薩很溫柔、很美;這一群菩薩金剛護法,而且鐵漢柔情。雖然是警察菩薩,本來是很剛,可是走入慈濟,他也有那一分的細心、柔軟。對於社會民眾,回復了警察身分,可以保護社會的安定;回復到了慈濟慈誠,是那樣的溫柔有愛,實在很感動人。」
上人提醒不要輕視自己的力量小,要有志一同繼續精進,儘管慈濟人與地球上八十億的人口相比是微不足道,所以要「群」,互相勉勵、把握時間,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上人期待大家把握因緣,菩薩群有志一同;同師、同道、同志願,將慈濟情穩穩地拉長。
慈濟人定期在各轄區為警察弟兄量血壓,叮嚀注意身體。(2015.06.15攝影/凌榮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