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化育 一貫教育

0觀看次
A- A+

撰文/許愷玹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李政鴻醫師,畢業於慈濟大學醫學系,因習慣了慈濟的人文,讓他不會有想離開的念頭。(網路截圖:林韋伶提供)

「在這樣的環境已經二十多年了,長期訓練下就產生了這樣的價值觀;我們說的價值觀,是外面說的企業文化,在慈濟說的『人文』。習慣了慈濟的人文,我很難適應外面(慈濟系統之外的醫院),所以我待在這裡沒有想要離開。」目前任職於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的李政鴻,不假思索地回應這一段話。

李政鴻醫師是慈濟大學醫學系第六屆畢業生,在大林慈院接受外科住院醫師訓練,也在此升任主治醫師,除了一般外科外,還有小兒外科專長。

證嚴上人行腳至大林,連續了幾場醫療科溫馨座談,上人提到,這些天都有看到許多年輕人及年輕醫師曾在花蓮慈濟大學讀書,畢業後成為醫師或護理師,來到大林慈院守護生命、守護愛,這就是慈濟的一貫教育。上人也說由花蓮到大林,號召人力很重要,但培養人才更重要,這即是脈絡相傳。

 老人醫學科張舜欽醫師很喜歡大林慈院的氣氛,大家在一起的感覺彷彿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照片:許愷玹提供)

簡報螢幕上播著老人醫學科張舜欽醫師到病人家中訪視關懷的影片,他是慈大醫學系第十一屆的畢業生,在大林慈院實習過一段時間,當時帶過他的醫師有第一屆的蔡任弼與第二屆的蔡鎮吉,也有李政鴻和周宜群等幾位學長。那時的他很喜歡大林慈院的氣氛,因為學長們對他很好也很照顧,大家在一起的感覺彷彿就像是一個大家庭;再加上慈濟的文化,讓他可以在醫療上多做一些關懷,而不只是計較報表營收,所以他畢業後就來到大林慈院,開始了他住院醫師的生涯一直到現在。

腸胃內科主任周宜群醫師負責主持嘉義慈濟診所活齡運動中心,配合高齡醫學,用心照護長者們的生活品質。(照片:周宜群提供)

張舜欽醫師口中的周宜群學長,是慈大醫學系第八屆畢業生,同樣也是一畢業就到大林慈院開始住院醫師生涯,目前不但是位腸胃內科主治醫師,還擁有美國運動委員會私人教練證照(ACE-CPT),嘉義慈濟診所內的活齡運動中心就是由他負責主持的。

周宜群醫師致力於肌力訓練推廣,一心希望民眾都有運動的觀念,能夠防止肌少症的發生與帶來的健康危害。他覺得在鄉下地方比較有當醫師的感覺,醫病關係較好,同事間相處融洽,腸胃科的長官們還會鼓勵自己去發展自己想做的事。

 骨科部副主任謝明宏醫師表示,在慈濟可以啟發自己的慈悲心,時時提醒自己當醫師的初衷。(攝影:黃小娟)

十一月四日上午場醫療科座談主持人之一的謝明宏醫師,是慈大醫學系第一屆的學生。他在花蓮慈院完成骨科訓練後,便到大林慈院升任骨科主治醫師,目前為骨科部副主任。

為人溫和幽默的謝明宏表示:「能夠把職業與志業合在一起是件很好的事。在慈濟可以啟發自己的慈悲心,時時提醒自己當醫師的初衷,幫助上人完成救苦救難、予樂拔苦的心願。」慈濟人文教育的潛移默化,在謝明宏的一席話之間可以明顯地感受到。

蔡任弼醫師同是慈大醫學系第一屆畢業生,由於身高較高,上人總是記得當時關心宿舍情況時,還請人特地幫他與幾位高個子的同學,把床重新訂做成加長版。

 大林慈院腎臟內科主任蔡任弼醫師,同時也是嘉義慈濟診所的負責醫師,他表示診所必須落實轉診基層醫療,使嘉義市的醫療資源更為充實,守護當地鄉親。(攝影:王翠雲)

蔡任弼是腎臟內科主任,也是嘉義慈濟診所的負責醫師;在花蓮慈院完成內科住院醫師訓練後,到台北新光吳火獅醫院接受腎臟內科的訓練。在新光醫院期間,雖也是兢兢業業地工作與學習,但還是無法適應都會區生活與外院的價值觀。

蔡任弼在當時大林慈院需要人手的情況下,由花蓮慈院派過來支援一段時間,後接受花蓮長官建議留在缺人手的大林慈院腎臟科,他表示:「沒有什麼特殊說法,只是在慈濟讀書長大,自然而然留在這個環境。哪裡缺人,我們就到哪裡支援,沒有想很多;後來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就更離不開了。」

透過這幾位留在慈濟系統的醫師們分享,可以歸納出「人文」在他們求學過程中產生了重要影響,使得他們願意且樂意留在系統內工作。慈濟教育著重人文精神,也因這樣的人文化育,使得慈濟大學畢業的學生有著基本相似的價值觀。在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關懷與感恩;簡單生活、用心做事且認真負責。

(2022.11.04 大林慈院醫療座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歡迎加入靜思園地